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雷军:让“小米”重新解读中国手机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8-0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和他的创业团队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知道小米吗?”你的第一反应还会是庄稼地里为人们熟知的一种粮食吗?恐怕不会。如今吃的小米远没有大家手中玩的“小米”那么“吃香”。

当下,拥有一部小米手机,已成为很多潮人的追求,并且不仅仅是时髦那么简单。参与开发的存在感、贴心服务的尊崇感、一部部微电影中的亲近感……时不时的惊喜、超预期的服务,雷军和他的创业团队,用一部小小的手机和一批批狂热的“米粉”,共同打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神话。

一群“牛人”杀向“红海”

3年前,雷军看准了移动互联网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国内国际四处“游说”,“土洋结合”集结前Google、微软、百度、金山等名企的一帮“牛人”,计划“在中国做一款高性价比又不‘山寨’的手机”。“90%的元器件用苹果的,屏幕用夏普的。”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说,一开始小米就打算走品质高端、价格亲民的路线。

事实上,2010年4月小米科技成立的时候,国内手机主流市场已经被三星、苹果、华为等品牌瓜分殆尽。对于一个新组建且从未做过手机的团队,这无疑就是一个竞争早已白热化的“红海”市场。

在这个团队中,雷军是董事长兼CEO,林斌是总裁,黎万强负责营销,周光平负责硬件,刘德负责工业设计和供应链,洪锋负责MIUI,黄江吉负责米聊。这7个合伙人都是业界名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理念走到一起。

2011年初,距离小米科技成立不到一年,小米手机就卖出100万台。“那时我们定的目标是第一年卖100万台就是100分,但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后来的发展几乎“失控”,“20万台小米手机4分钟售罄”、“2012年小米科技纳税达19亿元”等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就这样,几位“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小米”做成了人人皆知的手机品牌,让“小米”营销成为业界瞩目的消费现象,小米科技的发展也达到了很多创新型企业不可企及的新高度。

扁平化管理缔造神话

“发展太快了!”这不仅是业界对小米的感叹,也是这些合伙人自身的感触。刘德清晰地记得,2010年底公司成立半年时,仍没有一家国际大牌供应商愿意与小米合作。雷军团队的“中国手机梦”似乎也遭遇了冬天。

或许是天意,正巧那时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核辐射事故,很多手机生产厂商开始撤离日本。就在地震后两周,雷军、林斌、刘德3人果断“逆风”飞向日本,拜访了夏普公司总部,并在其第一VIP会议室,签下了小米手机屏幕的供货合同。凭借雷军本人在投资圈内的影响,2010年冬天,小米科技A轮融资4100万美元。那年底,小米还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半年内注册用户就突破了300万。柳暗花明,小米的那个“冬天”并不太冷。

“有个足够强的‘老大’带队,合伙人彼此信任。”刘德认为,这是缔造小米神话的关键。“雷总的眼光长远到超乎想象”,“8个合伙人各管一摊,相互信任”,“公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层”……在刘德的介绍中,小米科技扁平化管理特色逐渐显露。

在小米科技内部,大家统一的共识是“少做事”。少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和快速。他们除了每周一的例会之外很少开会,在成立3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只开过3次全员大会。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小米参加“8·15”电商大战,从策划、设计、开发到确定供应链,仅用了不到24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一经上线就赢得近20万台的销量。

刘德说,小米是一个流水100多亿元的公司,却没有明确的管理层,这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在大的决策上,几个合伙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而在具体业务中,都是“一竿子插到底”,合伙人有事情都是直接找工程师商量解决。

在位于上地五彩城的小米公司大本营,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都由一名创始人坐镇,大家互不干涉。每个人都专注所长,每个人都对用户价值负责。或许正因为专注、简单,小米才做到了极致。




上一篇:戴虎宁、邱化桥:默契忘年交 专攻新社交
下一篇:程炳皓:让每位用户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