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8-0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记北京中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邓中翰
11月1日,青岛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数字图像桥片“星光青桥三号”,这是我国乃至全球首款全面支持安防监控SVAC国家标准的数字图像桥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表示,“星光青桥三号”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交通卡口、电子警察、公共安全及其它众多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发展公共安全、国防装备和保障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
邓中翰的名字,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他是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芯片系统设计技术及产业化主要开拓者之一,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下最年轻工程院院士纪录。他的创业之路也在续写着其技术创新的辉煌。
学业 好奇心让他与科学结缘
1968年9月5日,邓中翰出生于南京。自幼聪慧的他,从小就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后来,他有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钱学森、陈景润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他也从此与科学结缘。
1987年,邓中翰考上中国科技大学;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经过5年的钻研,邓中翰获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伯克利建校130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他进入美国IBM-T. J. Watson研究中心,从事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因成果卓著获得“IBM发明创造奖”。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他又在硅谷创建了半导体公司Pixim,公司市值很快超过1.5亿美元。
1999年,邓中翰应邀参加了建国50周年庆典,那一刻,他下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
创业 启动“星光中国芯工程”
在得知邓中翰要回国创业后,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强烈反对。邓中翰说:“如果怕困难、图享受,还谈什么报效祖国?祖国在芯片领域落后,我就更应该把自己在硅谷积累的芯片设计知识带回来,发展民族芯片产业。”1999年10月14日,参加建国50周年庆典两个星期后,他带着团队回国,创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关村一个简陋的地下仓库里,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目标很明确:要与硅谷赛跑,要在世界上率先做出单芯片、低功耗、高性能的计算机图像芯片,并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
硅谷创业的经历使邓中翰认识到,只有在一个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为产业发展而创新的机制下,创新成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我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零的突破。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创新机制中独具特色的“中星微模式”。
2001年3月11日,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CMOS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诞生了。“星光一号”功耗只有当时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运算速度却达到了8倍以上,在性能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从此,“中国芯”走上了快速创新与国产化之路。
成就 彻底结束中国“无芯”历史
从回国创业到现在,邓中翰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八大核心技术,申请了2400多项专利,第一次将“中国芯”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先后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年度奖。“星光”系列芯片被索尼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大批量采用,占据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星微电子公司也发展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2009年,在“星光中国芯工程”10周年之际,中央领导特地发来贺信:“你和你的同事们怀着赤子之心、报国之志,十年拼搏,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芯片产品的垄断地位,使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由于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突出贡献,邓中翰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但是两院最年轻院士,而且是工程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同时也是我国两院第一位来自国有单位之外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