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2-2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和规划纲要动员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主持。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建设给予了亲切关怀,高度重视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建设。北京市加大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开创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局面。在科技部牵头的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的大力推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各委办局、区县政府的协助配合下,中关村示范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1+6”系列新政试点,成为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示范区开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八条先行先试的政策改革试点。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了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新政策,进一步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1”是指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为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密集优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促进协同创新,北京市会同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平台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首都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职能条款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中关村示范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对于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首都经济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台下设六大工作组,负责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办,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目前六大工作组均已对外办公,采取一条龙服务的方式,集中办理股权激励试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服务的有关事项。举办了多次政策培训会,着力开展为企业服务的政策宣讲、培训和辅导。
“6”是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新政策。6条新政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推进中关村创新试点,支持北京市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大举措。各部委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强探索,不断出台新政。财政部《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行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的通知》(财教【2011】18号)指出,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评估价值或批量评估价值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科技成果,由中央级事业单位自主处置,报财政部备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的意见》(财教【2011】)20号)。此外,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有关办法也即将出台,将结合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中关村示范区内的企业在认定条件上进行调整,一是对于示范区内注册满半年不足一年的企业可以参加认定;二是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范畴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反映创新成果的国防专利、技术秘密等类别,并对技术秘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等等。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研发费占比达到10%的企业,允许以技术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申报。
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中关村未来十年蓝图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并已正式印发。《发展规划纲要》的批复实施,在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等方面,对中关村未来十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勾画了中关村未来十年宏伟蓝图。同时,为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关村示范区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按照“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建设原则,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好中关村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
发布实施条例,完善示范区法制环境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发布实施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条例》作为示范区的“基本法”,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关村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条例》在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主体、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人才资源、科技金融、土地利用、政府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规定,为示范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完善了示范区的法制环境。
加快中关村人才特区和“两城”建设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支持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特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人才聚集效应明显体现,集聚了一大批高端领军人才。
中关村科学城在不新占用土地、不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整合中央和北京市资源,通过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近期已实施了龙芯处理器、大型复杂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启动了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批创新产业园建设。在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关村启动了未来科技城的建设,服务国内大型中央企业,已确定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15家中央企业入驻。
先行先试,政策“组合拳”结硕果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开展了股权激励、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先行先试政策“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激发了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是深入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目前,已有350家单位参加试点,其中中央属单位146家,市属单位204家。二是深化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完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探索出科技金融工作新模式。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极大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中关村上市公司已成为打造“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的主力军。金融服务资源进一步聚集,初步形成科技金融机构在中关村聚集的发展态势。三是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已分四批选择了161家单位的252个重大项目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四是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中关村高校、院所和企业承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达968个。五是研究制订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六是深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分11批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99亿元。七是实施工商管理改革试点。国家工商总局为中关村出台了43条试点政策,工商总局商标局专门设立了驻中关村办事处。八是实施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了中关村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
2010年,近两万家企业实现总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占北京市GDP总量的19.2%;2010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3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国的40.4%,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企业新取得20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主导创制了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590余项。示范区获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后,注册商标总量已达到51427件。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77家,IPO融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32家公司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股份代办报价转让系统企业总数达81家,代办系统成为建设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雏形。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与10余个省市和国家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协议,连续3年举办中关村论坛,进一步提升了中关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
以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为抓手,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北京市制定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京办发[2010]15号),全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做强做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建立项目发现、筛选、投资、落地和后续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全市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工作机制,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积极推动实施“十百千工程”,确定了首批123家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瞪羚计划”,已认定525家瞪羚企业,大力推动示范区企业做强做大。
“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将坚持“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原则,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抓手,以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为着力点,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创新发展模式,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率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中关村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为首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塑造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支撑,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擎。
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同意的“1+6”系列政策措施和示范区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加快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六大任务: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式发展。
会上,财政部、科技部领导分别介绍了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系列政策,国家发改委领导宣读了《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批复》。联想集团、普天集团、清华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院所、企业代表负责人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