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1-1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我们公司拍过400部电视剧,没有一部赔钱的,您可以来我们公司看看,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我们能拿到贷款吗?”说话的是影视公司老总。
“我们最担心还款来源,如果这个问题能搞定,贷款就没问题。您的预期票房收入还是让我们不踏实。”银行行长摆出了难题。
5000万元贷款吹响《集结号》、保险公司一纸海外发行账款回收的保险合同促动《夜宴》顺利出口卖到了国外……当越来越多银行贷款“触电”之后,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春天似乎要来了,当然,只有先下水的鸭子才能感觉到“冷暖”。
春江水暖
坐在人民银行的多功能厅里,华谊兄弟的CFO胡明因为公司名称被频频提起而不时微微点头示意。1月16日下午,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的座谈会,在座的有央行副行长,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人士,还有胡明的同行——做影视的、做动漫的、做网络游戏的、还有影视拍摄基地的经营者。对面的,就是工行、建行、交行、招行、深发展、北京银行等各家银行的行长们。
胡明直到座谈会快要结束时才发言,但之前,华谊兄弟贷款拍电影的案例被发言者无数次讲起。
2006年8月,华谊兄弟的大片《集结号》拿到了招商银行5000万元贷款,这是一笔无第三方公司担保的贷款。
“我们已经提前收回了给《集结号》的贷款本息。”招商银行副行长尹凤兰说。这句话无疑是对银行贷款拍电影的成功注脚。
冬水犹寒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的动画大片好看,赚钱,其实他们也发愁题材,这时,他们看到了中国。就拿《功夫熊猫》来说,稍加一些中国元素就能火,国内的企业当然也能做。”在大业传媒集团总裁苏忠看来,银行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金融危机过后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好时机。”
“银行要看报表,而不是以往的数据”。建行副行长朱小黄说,影视剧贷款在银行仍属风险投资的范畴,银行贷款的前提是风险可控、可消化。
工行副行长牛锡明认为,应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的配套市场,影视公司提出质押电影的版权要贷款,版权的贷款需要有评判的标准。
对接空间
文化人的想法显然和银行家的算盘差距很大。“无形的东西也能融资。” 天星际影视文化公司李功达相信,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将是大势所趋,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太大了。
还有一些企业的算盘更大: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说,金融危机之下,影视业抄底的机会也来了,比如美国百老汇的剧场,过去要6000万美元,现在3500万美元就能拿下,这是不是好机会?
而银行人士也坦承,以往一些相关贷款的高不良率让他们裹足不前。
从目前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未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产业之一。
大企业不缺钱,中小企业资金饥渴,在文化创意产业上也是如此。一家银行负责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坏账率为零。
“市场需要早起者去开拓。”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