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1-2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据统计,在中关村近2万家高科技企业中,85%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吸纳的从业人员占中关村整体情况的29%,对中关村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30%;小微企业创新活跃,专利数占中关村近四成。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小微企业是中关村最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企业群体,是中关村企业的主体和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但小微企业大都面临资金、人才、技术开发平台等多种创新成本压力,对此,中关村充分借助已有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经验,从税收、技术、金融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集群。
政策先行 降低企业成本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不可能通过“一企一策”等个性政策进行扶持,只有通过政策创新形成宽松、有效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小微企业成长。今年以来,中关村实施了研发设计、职工教育经费、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据了解,2010年初步实施税收政策后,共有503家企业享受中关村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试点政策,新增归集项目加计扣除额4.9亿元,享受所得税优惠共计7400万元。共有301家企业2010年度享受中关村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
除税收政策创新让小微受惠外,财政资金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关村通过部市会商机制和资金统筹机制,向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卫生部等报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现代服务业试点等一批小微企业项目,争取国家部委支持,还通过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金统筹机制,筛选了一批小微企业创新项目,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支持。
另外,中关村还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金融和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均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产业扶持 培育品牌企业
创业板的开市让中关村的中小企业有了大放异彩的渠道,这些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的“新星”在早期的成长中,无不从中关村的产业扶持中受益。
“瞪羚计划”就是培育小微企业的重要措施,中关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首批选择和培育525家主营业务突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通过在研发投入、融资补贴、人才激励、知识产权创制、上市并购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创新资金也是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措施,自2005年以来,中关村创新资金立项支持1244个项目,支持资金4.55亿元,挖掘和培育出了海兰信、金山软件、北大千方、恒泰艾普等一批创新性好、成长性高、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明星企业,其中43家已在境内外上市。
另外,一批专业化服务平台也被支持建设,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中关村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社会多方力量,通过融资租赁、外包服务、开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产业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例如,支持建设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和服务平台,推出了一批以联想、用友、百度、神州数码、金山、赛尔网络等企业为核心的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及服务运营孵化创新产品,培育用户和市场,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实施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挂牌84家开放实验室,支持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和联合研发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推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行之有效的政策创新和产业支持,让中关村小微企业渡过了初创期的种种难关,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高成长高潜力企业,截至2010年底,小微企业中上市公司共计49家,占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的28%,中关村第一批“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型企业12家;“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微企业占52%。
链接: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具体标准为: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