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1-2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作为我国创新创业高地,中关村与创业板展翼齐飞,成为了创业板的第一“孵化地”。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创业板诞生两周年之时,引领了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我国创新创业高地,中关村与创业板展翼齐飞,成为了创业板的第一“孵化地”。
11月10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透露,截至10月31日,正式公开发行的中关村创业板上市公司37家,区域板块家数排名第一。
中关村成创业板第一板块
创业板推出以来,凭借厚积薄发的潜力、强大的产业基础,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等优势,中关村企业,抢先成批登陆创业板,在创业板市场中已形成了“中关村板块”。
截至10月31日,中关村有37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占全国的13.7%,以区域板块看,中关村板块家数排名第一。以10月31日收盘价计算,创业板中关村板块总市值为1538亿元,占全部创业板总市值的18.1%,市值规模排名区域板块第一。37家企业募集资金303.82亿元,截至目前,募集资金全部按照计划实施运用。
中关村板块具有良好美誉度。从盈利性看,中关村板块最近3年和2011年1—9月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4.9%、56.7%、56.7%、58.1%,最近三年和2011年1—9月平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2.4%、25.3%、26.2%、24.0%,两项指标各期数据均高于创业板整体平均水平。
2010年度,中关村板块公司实施现金分红计划的公司为23家,分红家数占比为100%,高于创业板整体平均88.2%水平;现金分红占当期实现净利润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7.1%。
与此同时,中关村板块行业领军企业初步形成。截至9月30日,创业板市值前5大公司中,有3家在中关村;前20大公司中,有6家属于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板块中创业板小巨人雏形初现。
机构投资者投资比例高。截至9月30日,中关村板块机构投资者平均每家公司有6.41家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流通股股比平均为18.6%,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流通股总市值平均为16.5%;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创业板总体样本。
中关村创业板展翼齐飞
2009年,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年,创业板在十年等待之后推出。
创业板开板伊始,即以促进自主创新和成长性企业为主要支持目标,以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促进重点。
创业板的定位,中关村的需求,具有天然契合的特性。
创业板上市后,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特别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企业利用募集资金加大研发投入,研究成果迅猛增长,技术产业化加快,重大项目转化收入逐年提高。
2009年,中关村共有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中7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上市的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上市后专利申请量急剧攀升,由2009年23项升至2010年77项。
创业板上市的示范效应和激励效应,进一步带动中关村的自主创新活动。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显著,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生了联想集团等3家千亿元级企业集团,中国普天、同方股份、华锐风电等21家百亿元级骨干企业,大唐电信、航天信息、百度等244家十亿元级创新型企业。
创业板上市提升了上市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上市后人才快速集聚,并带动就业增长。
上市过程中,恒泰艾普董事长兼CEO孙庚文和CFO刘军作为第三批和第四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带领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碧水源分别引进两名海聚工程和两名高聚工程人才,推动了公司发展和上市进程;海兰信利用海聚工程政策引入沃克·科勒担任公司技术总监,成为公司重要技术带头人。
创业板上市公司人才引进的成功,促进了中关村人才引进。中关村通过实施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和中关村“高聚工程”,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418人,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7.7%。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