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0-3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究竟有没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药”?走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许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近一段时间,随着温州多名企业主跑路、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不断升温发酵,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究竟有没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药”?走进正在致力于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许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目前,中关村示范区拥有近2万家科技企业,其中8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截至目前,中关村上市企业已经达到190家。其中,境内上市114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就有38家,形成了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而在境外上市的76家企业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就有29家,也形成了一个中关村板块。同时,每年在中关村地区发生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
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频频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绝非偶然,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由担保公司、银行、保险、政府、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功不可没。
企业坐上“信贷快车”
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贷款仅仅用了3个星期时间,这让桑普生物化学公司财务总监江小华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他20年职业生涯中最快的一次贷款经历。
“作为一家研发型的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过去是很想却又不敢想的事。”江小华说,不久前桑普生物从北京银行获得一笔500万元的贷款,这要得益于中关村的信用贷款政策。
2007年9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监会北京监管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意在缓解中关村众多无抵押、无担保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截至2011年9月末,各银行共为208家企业提供432笔信用贷款,授信额度105亿元,实际发放96亿元。其中,2007年9月至2008年共发放贷款4亿元,2009年新增贷款14亿元,2010年新增贷款38亿元,2011年1-9月已新增贷款40亿元。
记者了解到,获得信用贷款的企业包括中关村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年收入在2亿元(含)以下,且最近一个年度的信用等级在BB级别以上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并推荐,且最近一个年度的信用等级在BB级别以上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还给予信用评级费用补贴、企业贷款贴息和银行风险补贴。
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金融处处长何存认为,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的推出为研究探索如何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规范自身的信用行为、商业银行如何切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政府部门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导向工作、信用中介机构如何提升信用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等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高风险以及有效抵押担保资产严重不足,往往令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信用贷款试点政策的推出,通过引入信用报告机制缓解了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状况,通过实施信用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政策部分分担了贷款损失风险,从而为银行机构切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了突破口。”何存说,这项政策实施4年来,各银行参与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合作银行的数量由最初的4家发展为目前的16家。单个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额度大幅增加,从最初的每家企业几百万元增加到过亿元,一批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得到各家银行的竞相支持。
北京银行是最早参与信用贷款试点的银行之一。2011年5月,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落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这也是中关村第一家分行级银行机构。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行长助理谢强华介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北京银行积极开展创新产品的先行先试,已形成近50种科技金融特色产品的综合化科技金融服务方案。2010年10月,北京银行借鉴工厂流水线的操作方式进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试点,并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信贷工厂”模式,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
担保融资工作不断深化
担保公司是中关村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的有力推手。1999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服务对象为中关村科技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北京市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中小微企业。12年来,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4000余家企业的近万个项目提供担保。截至今年9月,累计担保总额接近500亿元。
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琦介绍,在他们公司担保支持的企业中,有51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在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15家,创业板上市18家,在纳斯达克上市7家,纽交所上市2家。此外,被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支持过的企业还有29家在“新三板”挂牌,305家企业进入中关村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实施平台的作用,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建立了多项政策通道专项业务。张琦介绍,为重点支持高速成长企业发展实施的“瞪羚计划”,目前已经累计为1589家企业提供了215.82亿元担保融资支持;“留学人员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累计为372家企业提供了3.01亿元担保融资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累计为44家企业提供了2.6亿元担保融资支持;“软件外包企业专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累计为62家企业提供了4.67亿元担保融资支持,并引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联合担保。此外,近两年新推出的“文化创意企业专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承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担保绿色通道”、“十百千工程企业融资服务”也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
除了上述政策通道专项业务外,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还实施担保主动授信模式,组织发行集合企业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开展高端人才个人授信等多种创新融资品种和服务通道,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探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知识产权是一笔无形资产,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面对无形的知识产权,如何评估一项知识产权究竟值多少钱,市场风险有多大?对于普通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很多地方,知识产权质押长期以来往往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006年,中关村率先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采取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管理机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保险机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动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信用评价、贷款发放、政府贴息、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支持等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扩大贷款规模。
截至2011年9月末,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累计为489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88笔,累计76亿元,其中2011年新增142笔,共计13亿元。
何存透露,下一步,中关村还将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深入探索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统筹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引导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方式,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配套服务,丰富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权处置的实现途径等。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中关村在聚集金融服务资源、搭建技术和资本对接机制、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中关村科技金融体系,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成为北京市金融工作的新亮点。
相关新闻
中关村加强与港交所合作 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日前,中关村管委会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企业信息、政策动向、资本市场最新情况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在后备企业培育、资本市场知识宣传等方面展开合作,并举办各类研讨交流及人员互访等活动,共同推动中关村企业上市。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交易所作为中关村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关村企业到境外上市的主要平台之一。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双方将在互惠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取得共赢。
中关村创新创业活跃,企业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产业集群,建立了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电子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多个特色专业园和产业基地。中关村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多家,2010年年底共有高科技企业近2万家,实现销售收入1.6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的1/7。这些企业主要以高科技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为主,高端化、服务化的特征明显,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在资本及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2009-2010年,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总额连续两年在全球各交易所中名列第一。同时,香港交易所也是众多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的交易所之一。截至今年9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总数达620家,总市值约9万亿港元;1993年以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的累计融资总额达3.1万亿港元,占同期香港证券市场融资额的56%。
经过双方多年的合作,如今港资已经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引海外投资的重要来源。截至2010年年底,中关村共有港资企业42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2.7%;港资企业实现总收入1975.1亿元,占中关村外资企业总收入的32.2%,占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的12.4%。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中关村企业有23家,包括联想集团、神州数码、方正控股、金山软件等一批中关村企业。
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部主管杨秋梅表示,香港交易所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密切合作,将中关村的创新优势和香港交易所的资本优势结合起来,为中关村培养更多国际化的企业。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