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9-2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总收入达到1.33万亿元,同比增长31%,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3.5倍。今年以来,中国软件产业每月实现业务收入达千亿元以上,累计到7月底,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588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
在日前举行的赛迪顾问《中国软件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发布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胡小鹏博士认为,随着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的正式发布,未来中国软件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期。“在此背景下,加强软件产业区域统筹规划,避免各地政府之间、各个园区之间的无序、同质竞争显得更为紧迫。”他说。
区域分布呈现分散集中格局,重点城市形成“一带一轴一三角”
《中国软件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显示,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聚集趋势从过去主要集中在京粤地区转向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中心城市。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1449亿元,同比增长31.8%,除京粤两地外沿海多个省市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江苏、辽宁、福建、山东4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超过35%,合计占比达35%,逐步打破过去京粤两地占全国一半以上的集中局面(两地占比下降为35.5%)。中心城市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2010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业务收入10643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的比重为80%,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从区域特点来看,环渤海地区是产业链高端引领者。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在内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软件产业传统重镇,2010年软件业务总收入达4531.9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33.9%。该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人才优势突出;软件企业融资并购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紧密跟踪产业发展动向和热点,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善于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渠道获得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长三角地区是多级联动立体发展的先行者。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基地,在国内软件产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注重内涵发展,政企合力多级联动推进软件产业蓬勃发展,整个地区的产业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2010年上海、江苏、浙江的软件业务收入之和已达3868.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28.9%。特别是随着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软件产业的快速崛起,无锡、扬州、宁波等城市的不断跟进,正在与上海形成梯队发展格局,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势能不断提升。
珠三角地区是创新环境突出的示范者。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产业集中度高,汇聚业内众多知名企业,在软件发展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发展氛围,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珠三角软件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的增长态势,在国内软件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广东省软件业务收入已达2417.1亿元,居全国之首,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18.1%。
西三角地区是后发优势强劲的追赶者。“中心城市带动产业发展”这一全国整体性趋势在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中心城市地位更为突出,成都、西安、重庆3个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占西部地区的90%,形成了中国软件产业区域分布中的“西三角”格局。该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劳动力成本低,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天然优势。2010年陕西、四川和重庆的软件业务收入之和达到995.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7.4%。
胡小鹏指出,中国重点城市软件产业整体呈现“一带一轴一三角”特征,即产业集中于北起环渤海地区,东至长三角地区,南到珠三角地区的“东部沿海软件产业带”;北起河北,南至湖南,包括了众多中部地区省市的“中部发展轴”;以及由成都、重庆、西安这3个西部重镇组成的中国软件产业“西三角”。
产业空间布局整体呈现“以点带面,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
《中国软件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指出,中国软件产业空间布局“以点带面,扩散发展”的趋势将愈演愈烈。北京和广东两省市的软件业务收入从2001年占全国半壁江山到2010年仅占1/3强,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四川、浙江等省在地方政府重视下,以各大城市的软件园区为依托,软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外包等新领域广阔的成长空间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竞争热潮,开拓这些新业态成为各城市大力发展的重点。另外,随着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新一轮全球信息产业转移,国内外各大软件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和服务中心。各地相继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完善的配套、适宜的成本、充足的人才来吸引龙头型企业的关注,承接转移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胡小鹏说,随着北上广深等产业先发城市发展空间受限、成本急剧上升、人口承载饱和,软件产业必须向结构高级化和竞争力高端化提升,产业向二三线城市溢出成为必然。反观全球,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软件产业都不在一线城市发展,只有二三线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才能保障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中国二三线城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远未燎原。
他认为,随着制造业往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等国转移速度的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东部地区未来发展大趋势,东部地市级城市强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愿望强烈。软件产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推手、经济结构转型的抓手,将成为东部地级市竞相发展的重点。未来东部将形成既有相互竞争,又有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的三大产业集聚区: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珠海、厦门、福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等城市协同发展的珠江三角洲集聚区;以上海、南京为龙头,杭州、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宁波、嘉兴等城市协同发展的长江三角洲集聚区;以北京为龙头,天津、大连、沈阳、济南、青岛等城市协同发展的环渤海集聚区。
软件产业是人才、资本、科技、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规模经济行业。胡小鹏表示,随着中西部崛起步伐的加快,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为代表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教育资源密集、科研机构林立,符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在人才、成本、政策、文化上具有较大优势,对各种生产要素吸引能力逐渐增强,随着服务外包、产品研发等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中西部中心城市在未来产业竞争格局中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加强软件产业区域统筹规划,培育超大型龙头企业
“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存在严重结构性问题,龙头企业缺乏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瓶颈。软件百强收入总和仅为微软一家的70%,如何培育超大型龙头企业急切需要破题。”胡小鹏说。他认为,要打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瓶颈,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把握产业大势,协调空间布局。从国家层面重视国内软件产业链的打造,着眼全球软件市场,立足中国特色,发挥中国优势,做好软件产业的统筹发展规划。建议由国家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全国软件产业区域布局规划,从多个方面对全国主要区域、省市、重点园区进行分析评价,把握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科学引导软件产业的区域布局。
同时,加强软件产业区域统筹规划,避免各地政府之间、各个园区之间的无序、同质竞争。加强区域、省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宏观衔接,由国家或省市主管部门牵头,科学编制软件产业规划,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二是紧抓政策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积极承接政策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与周边及同类地区错位发展,避免恶意竞争,打造基于本地可持续发展的软件产业生态链条。强化产业优势,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积极扶持软件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汇聚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各类软件产业园区作为承接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要积极提升软硬件环境,将园区资源向软件企业倾斜,为软件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技术资源。软件产业园区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培养,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带动整个园区产业链的和谐发展。
据记者了解,根据即将公布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要突破4万亿元,出口突破600亿美元,同时培育10家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对此,胡小鹏认为,培育软件业龙头企业,解决中国软件业小、散、乱的格局,一方面,要求国家继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市场;另一方面,要完善投融资体制,使软件业可以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