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8-2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性词汇“跨越式发展”,似乎高新区生来就担负着这样艰巨的使命,但是跨越式发展不是大跃进式的发展,高新区保持合适的发展速度亦是避免加剧城市病的方法之一
中国的城市化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著名经济学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日前指出,“中国城市化往下走的艰难和以后遗留的后遗症可能要超出我们的想象。”其中由于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即“城市病”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之一。
8月6日《科学时报·中关村周刊》发表文章《高新区发展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指出“高新区是能带动城市化和工业化最快的一个方式”。那么,伴随着高新区建设和扩张步伐加快,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病”,比如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的发展,未来这个区域11万人口将变成100万,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是否反过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和制约呢?高新区的发展是不是越快越好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
“城市病”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孙久文认为,“北京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不一定有典型性,它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北京城市本身发展的特点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北京城市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一个‘摊大饼’的格局,北部新区开发也好,中关村的扩张和新的高新区建设也好,关键是不能进一步恶化‘摊大饼’的格局。当然,‘城市病’的恶化不能归结到高新区的发展,其实还是整个城市规划的大格局没有安排好造成的。”实际上,大多数地方高新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影响还是正面的。
我国高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已经过20年的发展,从高新区本身发展的结果来看,实际上很多已经和其所在城市密不可分了。孙久文将高新区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作用,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从空间关系来看,高新区对于城市化、城市规模的扩大,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从产业发展来看,高新区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所起到的作用更大。很多城市在设立高新区之前,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产业结构,高新区建立之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使得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包括北京也是如此;第三,高新区设立之后,对城市本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孙久文教授曾经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他认为,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来说,产业结构是在不断优化的,有一些新的业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原来那些传统的、对北京发展作用不大的功能或业态该淘汰就需要淘汰了。现在北京的情况是,新的东西要发展,但是旧的东西又都不想放。这就造成北京各种功能十分齐全,但这些功能不见得都适合北京。比如有些人主张北京发展物流产业,孙久文就明确表示物流产业不适合在北京发展。他说:“北京何必要把自己搞成物流中心、中转中心,使得全国的物流交通网和人都往这里汇聚?同时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北京的土地又这么稀缺,就没有必要再去发展这样的产业。至少,放弃一部分功能之后,人口会随着一些功能的放弃而疏散出去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研究,该放手的功能就要放手,该强化的功能就要强化。作为首都,北京还是需要不断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北京第三产业已经占75.5%,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那么北京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我想,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高新区建设应保持适当发展速度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北京GDP的增长速度全国倒数第一。我们也同样看到,前几年,上海GDP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倒数几位的。对此,孙久文表示,“实际上,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GDP增长在全国排名靠后,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过多投入生产领域,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就少。而现在,北京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在民生领域投入增多了,生产领域的投入就变少了。从民生的角度来讲,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是很自然的事情。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从发展来说,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了,就没有必要保持那么快的发展速度,而应该适当慢下来。中关村的发展也是一样。和中关村处于同样地位的武汉东湖开发区,这几年发展速度特别快,它基本上还处于白手起家的阶段,有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发展速度自然就快。中关村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了,所以保持一个适当的发展速度更为合理。”
高新区要发展,但是开发的规模也要适当限制,不能无限发展。“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已经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的道理。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关村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你想这是个什么速度啊?”有不少专家认为,这样的发展速度值得商榷。但是有解释说,可以通过扩区的办法,就是将原来不是高新区的部分扩容进来,不一定都是新的增长。孙久文认为,从发展战略规划角度来讲,经济目标的确立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要定得合理,关键看是不是经过了认真的测算。比如海淀区开发北部新区,企业来源有多少是从南部地区转移的,有多少是本地新成长起来的等等,这些都要经过认真测算。
从中关村发展的脉络来看,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十园,扩容的确能够使得中关村的技工贸总收入实现更高的增加值。但是对此孙久文却不赞成,“按照这种办法整合资源的话,是否能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点很值得怀疑。看中关村历史,中关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也是中关村成功的重要经验,它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也在这里。如果中关村把过去的优良传统、成功途径都抛弃掉,然后去复制别人发展大企业、靠大企业集团来发展的模式的话,是否合适需要做一些检讨。中关村的发展,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要那种大跃进式的发展。”
(来源:科技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