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6-0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关村作为国家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包括中科院在内的首都创新资源和科教智力资源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立足于创新型国家和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度,中科院与北京市开展了全面合作。请您谈谈院市合作的工作进展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北京市与中科院开展院市合作工作以来,中关村以国务院批复“1+6”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以及北京市与中科院签署的《联合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院市合作,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十百千”工程、关键技术示范、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中科院北京分院已向北京市和中关村推荐近40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其中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芯片”、光电院的“激光显示大屏”、化学所的“绿色印刷”、理化所的“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液态金属散热器”、生物物理所的“重组人抑素腺病毒注射液”、物理所的“碳化硅晶体”7个项目已在中关村示范区落地,并获得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政府股权投资支持。此外,自动化所的“CG动漫”、光电院的“大型复杂激光器”、化学所的“纳米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理化所的“全固态激光器”、高能物理所的“民用核技术”、力学所的“等离子体垃圾处理”、工程热物理所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7个项目在京产业化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0年4月,中关村管委会推动中科院计算所龙芯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激光显示产业园3个项目落户中关村示范区北部产业聚集区,3个研发产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米,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收入将达到50亿元。
在服务“十百千”企业方面,中科院北京分院与中关村“十百千”企业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服务机制,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积极为联想、神州数码、曙光、中科软、中科大洋、中国大恒、汉王等中科院系统“十百千”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并促成中科院有关单位与大北农集团等15家中科院系统外的“十百千”企业开展有效合作。
在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方面,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中科院有关单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开展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工程,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市超级云计算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离子体垃圾处理、塔式太阳能发电等多项关键技术在中关村的示范应用。
支持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中科院北京分院,组织筛选出了中科院理化所“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技术”等10项拟在京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启动的建设项目,并由北京市与中科院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关于深入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北京市转化的战略合作协议》,从完善成果转化支撑体系、促进高端项目落户北京、深化院市合作机制等方面共同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近期,经过联合调研,又共同筛选出了中科院化学所、网络中心、国家纳米中心等单位作为2011年首批推荐进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院所单位。
记者:中科院系统的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中关村示范区,请您谈谈北京市和中关村在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措施。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是大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平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1+4”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促进平台,即中关村发展集团与首钢、北控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与央企、军工集团等为代表的战略投资者,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和与创业投资机构共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促进平台。
第二方面是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机制。按照早发现、早介入、狠抓重大项目落地的工作思路,针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的关键环节和需求,建立了项目发现、筛选、落地和后续服务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机制:一是建立挖掘重大科技成果的六大渠道。建立了高校院所、海外高端领军人才、中央在京企业和军工集团、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和境内领军企业、国际一流实验室等六大渠道,深入挖掘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建立备选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评价筛选机制。建立专家库,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专家,以及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对备选项目,进行技术、市场、团队、管理等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三是建立项目落地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重大项目联席会集中决策、统筹支持的作用,组建项目联合工作组,指派专人全程跟踪协调,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市级财政5年统筹安排50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区县政府落实项目所需用地,加快审批进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四是做好项目落地后的持续服务。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采用担保融资、信用贷款、引入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者、到代办系统挂牌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持续融资和发展。实施对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享受“十百千工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
第三方面是制定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制度文件。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暂行办法》;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内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程序和要求。联合中科院北京分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体制机制创新方案》和《中科院北京分院和中关村管委会关于联合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北京实施的技术转移奖励办法》,完善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建立奖励激励工作制度,为推动更多中科院重大成果在京转化提供系统支撑。
记者: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投融资发展的创新试点,请您具体谈谈这些创新措施的内容以及对于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上市的效果。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中关村示范区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科技金融体系。“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将中关村建设成为信用首善之区。六条机制如下:一是信用激励机制;二是风险补偿机制;三是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机制;四是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五是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六是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
中关村是我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不断引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IDG、联想投资、北极光创投、华登国际、联创策源、金沙江等一批境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中关村地区发生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国务院批准的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进展顺利,131家企业参与试点,挂牌企业86家,为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关村示范区以创业板为重点,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做强做大“中关村板块”。不断完善“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送审一批、上市一批”的“五个一批”的中关村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体系,示范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9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24家,IPO融资额191亿元,2010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39家,包括境内26家,境外13家,其中已公开发行的35家公司IPO融资额452亿元,创历史新高。截止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87家,其中境内111家,包括主板49家,中小板25家,创业板37家,境外76家,境内创业板形成了“中关村板块”。
中关村上市公司已成为打造“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的主力军,涌现出了联想、百度、新浪、汉王、科兴、碧水源、北斗星通、华锐风电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这些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未来产业规模巨大,必将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制高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企业,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据初步统计,中科院系统在中关村示范区注册的上市公司共有4家,其中主板2家(中科三环、大恒科技),创业板1家(超图软件),香港交易所1家(联想集团)。
记者: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素质的人才必不可少。请谈谈中关村在吸引高端领军人才、聚拢全球影响力人才方面的具体作法。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对中关村提出了“聚集和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的要求,为中关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2011年3月,中组部等国家15个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工作进入全力推进阶段。
为了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国家级人才特区,就要发挥多种渠道作用,加大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度,不断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为此,中关村与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侨办、外国专家局的有关司局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了5个海外联络处。通过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吸引海内外人才落户,鼓励天使投资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积极推荐优秀人才。
为了积极落实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帮助人才发展,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中关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培育并认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队伍,着力提升中关村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建立引进国内人才的联合审批机制,针对重点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各分园开展联合审批,以缓解大型企业人才需求压力。三是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企业家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关村企业家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企业组织在人才培训方面的优势,构建四位一体的有机培训体系。四是推动建设人才公租房,发布中关村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启用第一期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约6000套(包括亦庄园前期已投入使用的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约5000套),建筑面积28.38万平方米。第二、三期房源正在积极落实中。
通过以上工作,形成人才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并进的良好局面,吸引和聚集海归人才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关村海归创业人才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落实中央和北京市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达到311人,其中80%在中关村地区。有120名人才入选“海聚工程”,占全市海聚工程人才总数的75%。自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以来,已有103人入选。
记者:中关村创业讲坛是弘扬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的品牌性活动,请您谈谈中关村与中科院合办创业讲坛的意义和作用。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创新创业是中关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多年来,中关村在“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道路,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关注中关村、投资中关村,到中关村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每年新增创业企业达3000家。创新创业和众多企业的成长壮大是中关村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关村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为弘扬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中关村倾力打造了品牌性创业服务活动––中关村创业讲坛。它是公益性免费活动,主要面向中关村示范区内的企业家、创业者及有志于创业的社会公众。讲坛嘉宾包括柳传志、李彦宏等中关村示范区知名企业家、创业者、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家以及跨国公司负责人和国外企业家,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讲座内容包括创业经验、科学技术、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宏观经济形势、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等。讲坛主要是为创新创业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多方交流,集聚创业智慧和思想,激发创业热情,培育企业家。从而传播和扩大创新创业理念与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集聚地。
2010年10月15日,第29期中关村创业讲坛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拉开了中关村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中关村创业讲坛的序幕。双方联手举办中关村创业讲坛,旨在发挥该馆地处中关村科学城腹地,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优势,激发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以创新创业文化引领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更好地结合。中关村创业文化源于中科院,以弘扬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为目的的中关村创业讲坛选择在此举办,既体现了对中关村创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记者:请谈谈中关村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和工作重点。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郭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标志着中关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坚持“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原则,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抓手,以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为着力点,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创新发展模式,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率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集群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首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塑造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支撑,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擎。
“十二五”时期,力争年年要有新变化,五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将中关村示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是整合平台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紧紧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形成的部市联合和集中办公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对接,落实好各项先行先试政策。
二是聚集高端人才,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大力引进、聚集、培养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积极布局创新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研发为重点,推进高端要素聚集和协同创新。
三是坚持需求拉动创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机制,每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是集中政策资源,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重点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集中用好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资源,优先向重点创新型企业倾斜,针对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五是培育创新集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对中关村示范区规划纲要的批复意见,做好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规划的报批工作。用好国务院赋予中关村示范区新的发展空间,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加强布局调控,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
(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