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3-0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航金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魏国强是千千万万个致力于研发的普通科技工作者之一。由于多年目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尖端技术及一些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仪器设备等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他曾多次呼吁加大对尖端科技与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从政策上对相关单位给予扶持。

近年来,魏国强感受到国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视,一大批像他这样活跃在科技一线的人才受到表彰和奖励,而他也被评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更让他觉得“给力”的是,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里,创新型科技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产业发展的格局。”魏国强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期待国家在原有的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基础上,创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人才学专家王通讯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人才。如若站在组织角度看,就是指组织内10%-20%的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能够创造较大价值的科技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相关调查显示,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参与领导层的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科技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全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仅有1万名左右,高层次自主创业人才在全部创业人才中仅占20%。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首要的就是要从教育体制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已经成为多方专家的共识。专家认为,应该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尊重大学及其研究生院的自主权,尊重各校的办学特色和多样性,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人才学专家吴江认为,应该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兼职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

还有专家建议,要推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应该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处于创新活跃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年龄一般在35-45岁之间,今天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正是明天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将使他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建立多层次人才引进制度

来自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留学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0.7%,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

吴江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措施,引进和培养国际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以满足我国发展的需求。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以及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服务。

目前,我国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中央层面实施“千人计划”,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一些省市也提出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潜能,增强内生动力,使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

针对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大、对科研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山东省威海市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围绕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采取聘请顾问、联合攻关、技术入股等灵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的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探索实行首席专家制度,围绕八大工业振兴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从国内外引进行业权威作为首席顾问。

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建议,在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基础上,还应该特别强调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因为领军人才不仅自己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可以凝聚一大批国际一流专家,创造更加丰硕的学术成果。

改进人才激励机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存在着一些科技人才不能潜心进行研究和创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疲于跑项目、争取经费,作风浮躁;收入住房等后顾之忧牵扯精力,无心钻研。这种现象阻碍了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不利于自主创新。

吴江认为,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国家对科研单位的稳定支持与竞争性支持比例失当,科研人员忙于追求课题数量,难以静心进行基础研究;二是我国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三是国家对科研单位的具体职责和使命没有加以明确,造成大量的科研单位提不出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重大研究命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白驹认为,应该树立和发扬严谨的学风,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善和严格遵守符合科学规律的学术规范,鼓励深入实际、潜心研究,提倡严肃的学术讨论、学术批评,改进学术评价制度,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反对和惩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着力吸引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就要改革完善鼓励科学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创新自主权,尊重创新探索的自由。应该进一步改革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管理,鼓励竞争合作,完善监督评价,提高创新活动绩效,并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环境。

专家们普遍认为,为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热情,应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在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下,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培养和造就出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培育自主创新骨干群体
下一篇: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旗开得胜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