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经济参考报:中关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12-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一直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道路,以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在刚刚闭幕的2010中关村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培育与发展,中关村已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正在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中关村拥有国内乃至全球最密集的高端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改善,中关村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不断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专利和标准,探索出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有效模式,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头,占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国家级高端创新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关村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7个,占全国总数的77.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个,占全国总数的47.4%;国家重点实验室82个,占全国总数的37.3%等。此外,101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联想、百度、华锐、华为、腾讯、迈瑞等国内领军企业都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

中关村开展的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也使其占据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主力军的地位。截至2009年年底,中关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计达1100余项,涉及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等1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一批产品和技术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民生改善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

通过研发,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标准专利脱颖而出,迅速占领了产业发展制高点。由中关村企业牵头主导、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达100余项,年专利申请近15000项,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超过60%。

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关村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优势,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新的产业联盟,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开展示范应用等,并通过产业联盟的组织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集群优势。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42家,参与联盟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

高端产业集群云集

作为我国信息网络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已形成了我国基础最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善的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同时,在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产业聚集的态势,发展潜力巨大;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中关村不断探索实践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的统筹机制,2010-2014年5年内拟安排300亿元作为统筹资金,通过政府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并带动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目前已有85个项目纳入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支持金额达到34.74亿元,包括中国科学院龙芯CPU项目、中视中科激光显示、普罗吉抗癌药等重大项目。

为使中关村早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北京市统筹行政资源,在一区多园的基础上实施了高端产业聚集工程,打造中关村科学城 (中知学H型区域)和南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增强跨行政区的统筹协调服务能力,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协调发展。例如,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形成了以联想、曙光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以同方、时代凌宇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以中国卫星、航天东方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也形成了云计算、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系列产业集群;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则形成了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同时,中关村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并通过核心人才引进核心团队、核心团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与全球创新发展保持同步。据统计,2009年中关村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累计达1.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近1/4,居全国首位;中关村拥有留学生创办企业累计达5000家,是国内留学生创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关村现有留创园29家,在孵企业1200余家。2009年中关村吸引外籍和港澳台人员达到7608人,同比增长34%。

成为创新驱动强大引擎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通过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以及先进管理模式的整体输出,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沿海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

中关村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明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关村引领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在软件信息及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中关村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国家安全、防灾减灾、重大活动、重大工程、节能减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关村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近1/3,近70%输出到京外地区,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批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为各地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用友公司在全国建有64家分公司和子公司、60家客户服务中心、150家培训教育中心,成立了由3000名服务专家组成的中国管理软件业最大的服务网络;神州数码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都设有分支机构,在西安、上海、深圳、武汉、南京都拥有研发中心,仅西安研发基地的从业人员就达1000多人。

中关村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做出突出贡献。中关村在培育创业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共建科技园等方式向京外输出,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如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南京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研发服务业领域、软件产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中关村目前已出台了一大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关键技术示范工程等,这些都为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介绍说,中关村未来的目标是,到2015年,在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产业主导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和若干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国际知名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国内领先,有效带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激励、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基本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产业发展环境;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中关村论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10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0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中关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着重探讨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改善人类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

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就如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等课题作了精彩论述。

华建敏: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很多国家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抢占科技、经济的制高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如何推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重要课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凸显

华建敏表示,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块高新技术产业试验田,在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历程中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和积累了很多经验,如率先开展了企业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企业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在中关村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要素,有30多个全国重点高校和100多个国家骨干科研院所、80多个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拥有近百万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和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其中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的数量占到全国的近1/4,吸引的创业投资也占到全国的1/4。中关村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大规模产业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开始显现。

有鉴于此,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中关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先导性的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科技投入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面临不少障碍。

华建敏指出,要破除障碍、解决矛盾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当前较为紧迫的是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突破。

首先,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切实抓好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政策的落实。重点是企业研发开支的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研发的开支应该同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要促进科技成果又好又快地转变为生产力、转变为竞争力、转变为综合国力。成果转化过程中有两个环节特别重要:一是中试阶段。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中试,企业要敢于决策,舍得花钱,政府要支持企业搞中试。二是生产阶段。中试成功后扩大规模、建生产线、出产品需要大量投资。政府、企业、银行要高效合作,做好投融资安排,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第三,要探索建立集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机制。技术、人才、资金是科技创新的三大资源,只有三者到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才能顺利推进,而各类资源中人才资源尤其重要。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在科技创新领域,培养好、使用好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队伍格外重要。

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加速创新

“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本身也要创新。要研究创新的理论,包括创新的历史进程、创新规律、创新的思维模式等,有一个方面尤为重要,就是政府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在华建敏看来,政府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是一回事,因为政府改革的目标就是建成服务型政府,管理就是服务。

华建敏表示,地方政府已在六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一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制定政策体系或政策服务包,鼓励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三是提供向全社会开放的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实验室、测试设备、成果交易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四是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鼓励创新和创业;五是以政府投入的增加调动更多社会资金和资源参与科技研发;六是抓紧制定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在这些方面都已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新兴产业呼之欲出,通过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促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华建敏表示,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中关村一定能够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增强创新引领的功能,在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高效融合、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与政策的实验、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继续走在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前列。

綦成元: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火车头”

“在全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关村有责任、有能力担当起‘火车头’的角色。”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表示,从产业结构看,中关村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庞大产业群,其中许多产业的规模在全国占有相当的比重,具有领先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全有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并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綦成元认为,当前全球科技进入了新的创新密集期,重大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许多重要的领域中大量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开始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加大了在新能源、生物、信息等战略领域的投入,力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艰巨任务。对此,綦成元提出,要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高度重视资源的接续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容量,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量少、环境友好、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这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

七大产业要各有侧重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现阶段应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綦成元表示,节能环保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和再制造等环保新型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生物产业要大力发展重大疾病防治的创新药物,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学工程的产品,强化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和高速铁路等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加快建设以卫星应用为核心的空间设施设备;新能源产业要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提高风电技术的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推进大规模高端材料的生产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綦成元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坚持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

中关村要努力发挥比较优势

綦成元认为,中关村要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首先应发挥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着力营造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

其次,应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全力打造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特区。中关村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大、层次高,这是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引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未来,中关村还要进一步突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第三,应发挥科技成果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未来中关村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

第四,应发挥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大力建设开放创新的引领区。中关村已开始从单纯出口产品、劳务向出口产品劳务与出口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并重转变,从单纯与外商合资合作办企业向兼并国外企业和境外上市转变,从单纯引进装备、引进外资向更多地引进创业投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转变。未来,中关村要继续坚持开放创新,大力推进中关村企业、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国际化,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建设我国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精锐部队,为实现国际化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王文京、曹国伟荣膺2010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
下一篇:中关村:为世界性难题探索中国解法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