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11-25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科技自主创新产业的发源地、高科技创业和投资的热土,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区,以及培养和聚集高端人才的基地。无论是创新创业环境、投融资环境,还是人才及产业服务环境都日趋成熟,以总收入约40%的年增长率高速递增,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在中国的创业投融资案例与金额中,中关村都占三分之一。在获批覆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元年,中关村把握机遇,敢为人先,通过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厚植创业、融资、人才与产业服务要素优势,不断为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注入新内涵,开辟出国际顶级条件的创业乐园与投资热土,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挺进。
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一区多园”中国高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拥有了30余个国家的重点高等院校和100余个国家的骨干科研院所、60余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近百万,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的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已开始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从1988年到2009年,中关村的总收入由10亿元增至1.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
中关村拥有近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共主导创制了第三代移动通讯标准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标准McWill等国际标准百余项,国家标准590余项。中关村承担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承担国家“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技术交易额1236亿元,约占全国的40%。
中关村全新规划布局描绘宏伟蓝图 孕育重大机遇
国务院于2009年3月批覆中关村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两年来,中关村在政策体制上不断探索,先行先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在产业上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组建了多个创新战略联盟,不断加强企业、投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持续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突破口。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调整规划》于2010年编制完成,标志着中关村建设进入了新布局。《规划》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出发,以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统筹创新城市建设;在坚持“一区多园”的基础上,形成了由海淀、昌平平原地区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及包含亦庄、大兴等地区在内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进一步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和资源,强化中关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各区县产业区的优化升级,形成多集群的空间格局,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入攻坚之旅。汇聚了全国首屈一指科技创新发展要素的中关村,有能力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引领示范区,成为推动“三个转变”的重要引擎。在中国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关村将进一步活跃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并将带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变革,占据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坐标系中的领军位置。
正如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所说,中关村有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力量。“十二五”时期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须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新的更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构筑创业“世外桃源” 立体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起步
在创业环境方面,中关村针对企业创业初期所面临的资金少,起步难等问题,重点关注培育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推出多项举措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和成功率,为壮大示范区创新型高端企业集群培育优良种子,造就了入驻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世外桃源”。
入驻中关村的企业中90%以上均为中小型企业,其中有近一半企业处于初创期,建立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是中关村的重点措施之一。目前,中关村共有超过100家上述机构,孵化总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有效整合各领域的优势资源,并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搭建了优质平台。此外,中关村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物质空间的同时,还为初创期企业提供工商、财税、政策咨询、管理、法律、财务、人力资源及项目申报等多方面配套服务,切实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投融资体系完备 天使投资助创业者跨越“死亡谷”
中小企业融资难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破解难度不言自明。而中关村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综合运用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创新工具,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金融创新方法,已初步形成“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六项机制”包括信用激励、风险补偿、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分阶段连续支持、银政企多方合作、市场选择聚焦重点;“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
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中关村提供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解决方案和配套措施。其中,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天使投资,为创业初期急需资金跨越“死亡谷”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创业死亡谷现象”,一般指以技术为主的“海归”等创业者,最初的3个月至一年的时间内,面临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要素实现对接的严峻考验,夭折风险极大。
中关村积极推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在区域内聚集、发展,强化中关村在创业投资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创投机构已达100多家,管理的资金规模约100多亿美元。
中关村在融资解决措施方面的积极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果。比如,今年上半年,已正式运营的10家机构共为410家企业提供授信额度51.64亿元,实际发放贷款46.72亿元。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中关村积极助推企业境内外上市。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8家,其中境内95家,境外63家。境内上市公司中,主板市场47家,中小板市场23家,创业板市场25家。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已初步形成。
发挥“梦工厂”效应 率先构筑国家人才战略新高地
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大、层次高,是中关村的显著特点,亦是引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中关村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资源优势,拥有1万多名博士学历人才,近10万名硕士学历人才。中关村以海归高层次人才为纽带,正着力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人才战略新高地。
近年来,中关村通过大批优秀的核心人才引进核心团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与全球创新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中国最具磁力的创新创业“梦工厂”。2009年中关村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累计达1.2万人,占全国近四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中关村留学生累计创办企业5000家,是国内留学生创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2009年,中关村吸引外籍和港澳台人员达到7608人,增幅达34%。
今年,中关村加快建设人才特区的步伐,有效搭建起各类沟通平台,逐渐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目前42名中关村企业人才已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9名中关村人才入选“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还实施了“十百千工程”、“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等,鼓励各类人才创办的企业做大做强。
拓宽渠道 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中关村在产业服务环境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拓宽了政府采购、产学研用结合等渠道,已发展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头,占据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关村率先将政府采购由传统的行政办公类产品,扩展至市政设施、科技研发、公共安全等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2010年推动了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纳入军方采购范围,并把政府采购逐步从地方采购扩展到中央,从市级采购扩展到区县。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共70.2亿元,签约项目393个,有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成立了中关村发展集团,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型企业的壮大发展。目前集团已与11家大院、大所和大学,52个重大项目和高成长企业及6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和投资意向,并对其中12家企业实现入资,投资额1.2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近10.5亿元,形成年产值约90亿元。另外,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中关村还率先探索了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通过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促进产业界和高校、院所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组建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40余家产业联盟,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