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04-02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年。
在中关村,有着将近两万家的科技型企业,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创办3000家的速度增长着。区内的144家上市公司中,在国内上市的有85家,其中中小板20家,创业板19家,还有100家企业参与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和全国的高新区甚至区域经济一样,为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是中关村管委会的首要任务。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生常谈,却又不能不谈。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肩负着我国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转型的重任。为这一群体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职责所在,更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可喜的是,一批来自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成了“百元股俱乐部”的新主人。一时间,是否从事新兴产业、依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衡量投资价值的重要参数,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已经显现。这些被投资者狂热追逐着的股票,已成为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融资王”。
银行仍是小企业融资首选
今天的“融资王”们可以全力投入研发与经营,不必再花太多的心思解决融资难题。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未来将成为“融资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因为一笔货款、一笔研发投入的“小钱”,而面临夭折。
“银行还是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最先想到的途径。但全是技术类的无形资产想从传统银行拿到钱实在太难了,很多企业家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项目多好多好,但最终只能押上自己的房子,拿到打了6-7折的抵押贷款。”一位工商银行企代业务人员告诉记者。相对于还不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更多中小企业家选择破釜沉舟的“个人房产抵押”,来解企业燃眉之急。
中关村的企业融资经验
为解决企业愿意选择银行融资,却又难以融到资的局面。中关村的园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与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共享,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总数也已达3000家之众。更为可观的是,有7600家企业购买和使用了9139份信用报告,这说明企业的信用意识正不断增强,中关村推进信用贷款机制卓有成效。
拥有两万余家科技企业的中关村,去年3月,被国务院批复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有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如今,正好一年时间,各种渠道,包括信用体系、投融资体系等金融创新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着。
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一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都发生在中关村,100余家创投机构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资本,正在时时刻刻注视着这个创造力无限的区域经济。
不仅如此,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重组设立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金集团),集团下属创业投资、担保、投资管理和小额贷款4个子公司,这一做法借鉴了美国硅谷银行的经营模式。
据中科金集团董事长陈里介绍,在中科金,企业的融资需求会被初审员收集、分析,并建立由担保机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信托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组成的中关村创业金融服务联盟。各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接收和处理中关村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并在10个工作日内给申请企业出具受理意见。
另外,中科金集团还将整体组织“信贷创新中关村系列活动”,各银行专营机构轮流作为承办单位,开展银行与企业间的交流活动。
中关村的“国际化”
如今,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各地的高新区和区域经济都拥有自己的政策优势,中关村想保持领先就必须要有深层次的进步。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秀英向记者勾勒出了中关村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她认为,“我们要打造一个无处不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沟通环境。这种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以文化为主题的沙龙,也可以是一个小咖啡厅。”
记者理解,这种形式最终的目的是,企业与企业间合作的增多,中国企业学习外国企业,初创企业学习成功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因为企业间的合作而最终形成具有中关村特色的产业链,更使企业相互依存;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企业入驻中关村,我国企业在有机会与外国企业合作的同时,也学到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本领;而那些真正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交流与合作中就解决了融资难题。
(来源:证劵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