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桂林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天地宽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12-1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多年前人们曾留恋在这片山水间而乐不思蜀;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再次被桂林吸引,却是因为漓江东岸,尧山脚下,一座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从1988年成立桂林新技术开发区,到1991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从1997年“两区合并”到2001年完成 “一次创业”历史使命,再到2002年开始“二次创业”……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规划布局中,作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桂林高新区的定位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引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全面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

“桂林要用心打造桂磨高新技术产业带,使之与山水名城相媲美。”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规划与指引,从2007年开始,桂林高新区集中全区资源,以桂磨路周边空间为主战场,一条由“三园两带一中心”绘就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闪亮登场。在这条“带”上活跃着的500多家企业,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一家企业倒闭、减薪、裁员;在这条“带”上运转着无数“阳光新政”,指挥着“政务直通车”高效运转;在这条“带”上,跳动着无数创新理念的火花……自主创新,让桂林高新区在发展20年后的今天,再次闯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阳光新政化危为机

“在桂林皮尔金顿公司面对成本压力、挑战严峻市场的困难状况下,桂林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及时召开会议研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燃气价格的协调上给了公司极大的支持,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12%,公司高层对企业在桂林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代表NSG皮尔金顿集团向高新区表示由衷的感谢……”这封放在桂林高新区领导桌上的感谢信出自NSG皮尔金顿集团中国区总裁柴楠之手。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政府的企业发展基金与担保公司,没有政府及时为企业理顺体制,恐怕我们这家成立10多年的企业也会垮掉,几百名职工会丢掉饭碗。”桂林海威科技有限公司拟新上LED封装生产线项目,但该公司董事长周明却为资金没能落实发愁。桂林高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认为该项目是新型节能产业项目,在没有任何财产抵押的情况下,为该公司担保贷款200万元,解决了项目资金难题,目前一条半自动化LED生产线建成投产。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企业出现了市场萎缩、技术滞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困难。桂林高新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与企业联手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高新区的区位优势、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出台一系列帮扶新政为企业拨云开雾。

桂林高新区实行六大班子领导包厂挂点服务制度。对全区37家骨干企业做到每家企业有一名园区领导、一个部门组成的服务小组,集中开展“企业困难问题大排查”活动,逐个研究并制定解决方案。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和“担保公司”,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申报发明专利给予资助,对获得发明授权的给予奖励,增加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桂林高新区本级财政投入增加到700万元。同时,加强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电子化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稳定性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加强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用地,目前已完成征用4000亩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征园区工业用地2600亩。

背靠大树好乘凉。今年1-9月,桂林高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74.47亿元,同比增长14.42%;规模工业产值达97.28亿元,同比增长5.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9.7亿元,同比增长33.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7亿元,同比增长16.11%。

产业招商项目拉动

国际金融危机在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使得高新区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猛增。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桂林高新区迎难而上,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桂林高新区领导亲自挂帅任组长,突出四个重点进行招商。

一是围绕自主创新品牌招商。即围绕现有企业的产业链和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以及企业核心技术进行招商引资,从高新区孵化成长的草根型企业中优选出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对产业具有带动和集聚效应的企业作为龙头进行培育和扶持。重点围绕推进星辰公司在油电强混动力汽车中的伺服驱动系统项目和动力总成项目等自主创新品牌的项目配套招商。二是扩大中小企业孵化招商。即充分利用高新区内各种孵化平台与孵化空间优势,大力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桂林环境优美、国际知名以及有着一定工业和科技实力的优势,吸引概念型企业安家创业。三是着眼总部经济招大引强。今年桂林高新区新包装项目60多个,利用国家级高新区品牌和现有园区集聚效应与产业优势,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与行业领军人物到高新区投资创业;推进总部经济建设,鼓励一批知名企业将总部落在高新区。四是加大城市配套三产招商。即利用高新区地处漓东的优越环境与区位优势,以及近年来大量的城市改造,加大对物流、商业网点、休闲娱乐项目的招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今年6月10日,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开馆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桂林高新区积极筹备签约项目,并由桂林高新区工委书记赵德明和管委会主任何运保亲自带队参加。签约仪式上,桂林高新区共签约6个项目,注册资金26.8亿元。其中,澳门旅游休闲一条街项目总投资达1.5亿美元,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公司与香港兴华电子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新型片式晶体管生产与销售”总投资达7000万美元,其余4个项目分别为商务印刷基地、大学生公寓改造、软件开发建设、七星新城三期开发。

“2009年确保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力争完成60亿元以上”。桂林高新区把抢抓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上大项目、抓大投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狠抓重点、破解难点、全面推进,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确立了项目办的目标任务。据悉,截至11月底止,高新区实现外资到位4466万美元,同比增长17.49%,已超额17.2%完成全年任务(381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38.89亿元,同比增长49.73%,完成全年任务(35亿元)的113.9%。目前,上海紫江集团及贵州汉方集团已成功落户高新区。高新区成功引进中小企业82家。

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

今年5月8日,桂林高新区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暨高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在桂林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挂牌成立。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将在该基地设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大批符合软件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高本地软件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本地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仅是桂林产学研创新合作的一隅。桂林高新区内有14所大中专院校,8所省部属科研院所,8所国家和部级产品检测中心,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区内众多的研究机构为桂林高新区构造建起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桂林高新区鼓励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引导辖区内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构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创新联盟。通过创新联盟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统一起来,通过联盟会议和交流活动,让投资者了解企业,让投资机构的资金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项目进行有效对接。

2008年,桂林高新区成立产业化促进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筛选了油电混合汽车动力总成等16项科研成果为重点,通过内引外联,广泛寻求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合作者,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此外,为了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内在竞争力,桂林高新区今年还从本级财政中拿出700万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引导企业院校联姻寻新机,进一步把科研专利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人才小高地的优势,组织企业等成员单位招纳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之源。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范例。近年来该公司先后与中国计量研究院、航天部研究所、哈工大、上海交大和广西电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一系列数显量具新产品,使广陆牌高精度电子数显量具量仪产品在全国叫响,在世界叫响;该公司也由原先年产值2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2008年实现销售1.4亿元、利税2500万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产销和出口量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世界第二的著名企业。像广陆的产品一样,如今,工程子午胎、青蒿琥酯、高性能超硬材料、容栅传感技术、三金西瓜霜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经形成产业化,成为桂林高新区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走出了一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道路。

“三库五平台”功不可没

统计数据表明,桂林高新区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发实施了各类高新技术项目15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1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产品1072个,培育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2家,高新技术产品363个,许多产品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正是因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的支撑,桂林高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在桂林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秦玉江看来,这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背后与投入1500万元打造的“三库五平台”密不可分。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请人跳舞,你就得有舞台、灯光、音响等专业化服务。‘三库五平台’就是围绕企业需求建立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综合服务体系。”

2006年以来,桂林高新区管委会组成了由10多位领导和专业人员的攻关队伍,打造以“三库五平台”(项目库、人才库、检测研发设备库、电子产品稳定性试验设计制造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西中小企业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孵化资金平台、企业高端人才培训平台)为骨架的自主创新体系。

经过两年多艰苦工作,“三库五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人才库集中了辖区内科研院所、高校现有的600多位拥有高级职称、50%以上为博士的高端人才,同时项目库内现有300多个中小企业独立研发的科技项目寻找合作伙伴。检测研发设备库整合了辖区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型研发设备等硬件,企业研发需要的设备随时准备着。电子产品稳定性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电子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企业高端人才服务平台作为广西第一个猎头服务中心,已为园区企业引进50多名中高端人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产品设计制造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广西首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已为辖区内4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制模、三维扫描等数字化外协服务;孵化资金平台已累计向50多家曾出现资金断链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借款1304万元;企业高端人才培训平台引入清华大学企业培训课程,今年已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创新基金申报指导等专业培训25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100多人次。

“三园两带一中心”拔地而起

桂林高新区工委书记、七星区委书记赵德明曾说:“危机如同洗牌,只要增强信心,抢占先机,锐意创新,我们的牌就越会洗越好、越洗越强。”

桂磨公路是桂林市至漓江磨盘山码头的一条全长21.6公里的黄金旅游通道,如何在奇山秀水间展现桂林高新技术产业亮丽的风景?2007年,按照桂林市“提升东部”的战略部署,桂林高新区采用“长藤结瓜”的方式,以桂磨路为轴心,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开展桂磨路沿线的开发建设,在桂磨路的两侧有选择地布局一些孵化企业、高科技企业,并建设一批高规格的标准化厂房,整合园区企业,起到既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又兼具聚集带动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思路的创新没有终点。桂磨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成功让桂林高新区的决策者开动脑筋,启动了新一轮的创新框架——构建漓东科技新城,其主体框架由“三园、两带、一中心”构成。“三园”即信息产业园、铁山工业园、英才科技园,“两带”即桂磨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堤园路旅游观光生态带,“一中心”即湖塘行政商务及企业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漓东科技新城以生态环境为平台,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高素质人才为主导,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综合性科技园区。

为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科技新城,桂林高新区在全球30多家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中,选定了清华城市设计院的方案,产业定位以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为主,是高科技生产研发和高科技人才培育基地。同时,规划还突出了经济与环保、文化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山林、水源、绿地,保护农田分布。漓东科技新城的建设不仅有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还有配套的商业、教育、居住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致力于把先生产再生活转化为边生产边生活,在生产过程中把生活做好。发展模式一改过去“政府征地,农民收钱”的“一锤子买卖”,规划了 8个农民新村,让农民既可自住,也可出租,同时将一些生活配套设施交给农民来建设经营,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漓东科技新城中大量建设标准厂房,适合绝大多数企业使用,一旦旧的企业淘汰,新的企业马上就可进入,这种“腾龙换鸟”的前瞻思路,将使桂林高新区的土地实现有效集约利用。

岳山麓,漓江边,几多理想,几多豪情,几多梦系魂牵。放眼漓东,总面积达 43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正以桂磨路为轴线拔地而起。漓东科技新城建成后,将形成工业年产值 1000亿元,居住人口 15万,新增就业岗位 8万个的城市副中心。桂林高新区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凌云壮志,倾情绘就一幅锦绣蓝图。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中山火炬高新区:创新基金项目成活率100%
下一篇:市领导参观清华科技园成就展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