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7-12-1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日前,在科技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举行的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上,该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表示,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10年,我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3个尖端领域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技术,支撑创新发展,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让我国电子电子信息产业不再被卡脖子,不再“缺芯少魂”。
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核高基是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电子信息系统和国防装备的核心,是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是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可谓发展信息产业和护航信息安全的“命门”。长期以来,我国核高基领域“缺芯少魂”,产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面临隐患。
在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核心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发展,核心电子器件与国外差距由15年以上缩短到5年。型号器件首次实现批量应用,提升了现有装备的水平,促进现有体制的更新换代,有效提升新型装备与系统整体性能,在重大工程和装备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成功构建了系列高端技术平台,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支撑装备核心电子器件自主保障率从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专项实施10年,聚集了一批产业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共有近500家单位参与专项研发,累计投入5万研发人员,申请专利8900余项,发布标准700余项,新增产值1300多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表示。
CPU群体突破串起行业应用链
CPU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曾几何时,CPU的核心技术全部被国外巨头垄断。在重大专项支持下,国产CPU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我国CPU研发多技术路线同步推进,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特色竞相呈现,以国产CPU为核心的自主IT产业链加快形成。
魏少军介绍说,凭借持续技术创新,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CPU的单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4连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整机,采用的就是重大专项持续支持的软硬件产品,其CPU的峰值运算速度2017年达到3万亿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移动终端CPU设计技术已与国际主流水平同步。
以用促研,从单点突破到整个生态体系构建,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应用环境不断改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兆芯X86通用处理器成功自主研发和量产,在主流整机厂商的产品中得到应用,令国产桌面处理器的综合性能体验达到80%。基于专项CPU和基础软件成果,保密专用计算机研制成功并得到应用。采用的“龙芯”CPU成功应用于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以嵌入式CPU、操作系统为突破口,一批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基于采用国产CPU、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办公套件的服务器和桌面计算机系统,实现从基本不可用到基本可用、从单点试用到行业示范应用,护航重点行业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惠及百姓生活拉动产业增长
“随着重大专项的深入实施,看上去高大上的核高基成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实早已走进了百姓生活。”魏少军表示,从国之重器的高端装备,到技术尖端的超级计算,再到生活日常的汽车、手机、电脑、家电、U盘,芯片是“心”、软件是“魂”。
数据显示,基于专项成果的嵌入式CPU芯片累计销量已超过4亿颗,智能电视SoC芯片出货超过2000万颗,手机套片在国内外主流品牌中应用累计超6亿颗,智能终端SoC在平板电脑领域销售超过5000万颗。国产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装机量过亿,并在互联网汽车上应用;新一代移动浏览器活跃用户数量超过5亿;WPS办公软件全球拥有超过8亿用户,占国内采购市场80%;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服务全球5亿用户。
核高基专项不仅惠及民生,更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倍增器。刁石京介绍说,通过专项的实施,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得到提升,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在技术上日趋成熟,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日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建立,有力支撑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信心大增,社会资本踊跃投入,企业全球竞争力跃升,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8年至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而同期全球的增长率则不到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关于今后的发展,刁石京表示,专项将继续围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支撑产业发展”两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示,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紧密衔接,瞄准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催生的新机遇,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