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7-1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火炬高新区担当起国家赋予的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担当起引领科技创新,推动海西建设的重任。
作为海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逐步壮大“创新舰队”,努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这几天,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炳粦总是喜形于色,原来,在美国光通信芯片行业顶级企业工作的资深工程师徐博士即将带着他的团队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成为优迅的合资合作伙伴,将使优迅未来的发展如虎添翼。
“上海、苏州、深圳等国内城市都推出优厚条件,向这位掌握光通信芯片国际领先技术的海归人才伸出橄榄枝,但他最终选择了厦门。”柯炳粦欣喜地说,“一名领军人才可以支撑一个产业。徐博士和他的团队加盟优迅,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企业跻身世界主流光通信芯片生产企业,而且将光通信的中国‘芯’扎根厦门,极大地提升厦门的产业素质。”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领军人物对厦门情有独钟?柯炳粦为记者揭开了谜底。厦门火炬高新区悉心搭建创业平台,为诸多奔高新区而来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出一片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建成十大载体,形成5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舞台。最近,厦门火炬高新区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引进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515”工程,并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七个100”政策,即领军人才在火炬高新区创办科技企业,将可获得100万元生活补贴、100平方米以上住房、100平方米以上的创业场所、100万元以上创业扶持资金、最高100万元贷款贴息、最高100万元个人所得税补贴、100万元以上资金担保等。实打实的“七个100计划”在国内是少有的,对海归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徐博士和他的团队不仅看到了厦门吸引海归人才的诚意,而且看到了厦门经济发展的潜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七个100计划”出台后,短短两个多月,已有10批近2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交了申报材料。日前,中组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厦门火炬高新区榜上有名,这也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火炬高新区将担当起国家赋予的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担当起引领科技创新,推动海西建设的重任。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建设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厦门继当年设立经济特区后,迎来的又一次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7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在火炬(翔安)产业区调研时指出,厦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海西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增创产业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同时鼓励火炬高新区在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续探索,下大力气推进我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火炬人”心中明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海西建设的新起点上,要抢抓新机遇,领驭新使命,体现新作为,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
作为海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逐步壮大“创新舰队”,努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在这块宽广的创业舞台上,一批批科技创业型企业尽情起舞,飞跃成长: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蓝伟光创办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东南融通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国家科技部评选的全国“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榜首;弘信电子先后成为“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百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
人才战略显示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大带动作用。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95%,在厦门市新认定的15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火炬高新区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如今,火炬高新区已经形成以光电、电子信息、电力电器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和水平正在出现裂变式成长态势。
海西建设,厦门先行。厦门腾飞,火炬引擎。在海西建设的新坐标中,火炬高新区这座高新技术产业航母将再次扬起风帆,开始新的启航。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