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中关村发力“新三驾马车”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6-03-0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关村,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从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生力军”,中关村不断肩负重任。

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以占北京市2.97%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对全市经济增长36.8%的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收入占比71.6%,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600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始进入世界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的创新能力,正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勇挑重担,无数个“第一”,撑起创新发展旗帜

作为我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释放科技生产力,是中关村的重要使命。打破旧体制束缚,中关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创造了无数“第一”。

全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个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率先探索实施“一区多园”统筹体系,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形成全国第一个跨层级、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体制机制,率先开展“1+6”、新四条、“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

“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进行集体学习时作出重要指示。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互为牵引。近年来,在国务院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指导下,中关村先后实施了70余项改革举措,涉及创业支持、人才引进、企业融资、商事登记、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方面,完善部市会商、院市合作、军地融合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由单一领域、碎片化改革向系统性全面创新的初步转变,不断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目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10项中关村试点政策已经推广到全国。中关村创业孵化模式、“一区多园”的统筹模式也复制到多地。“新三板”成为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为全国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支持。

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中关村形成了源头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成果使用和再创新的链条和体系。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据了解,目前中关村正在加快国际前沿技术领域的前瞻布局,支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信息安全与软件定义的下一代网络、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高端计算、无线通信与光通信、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控制、3D打印和微纳制造、石墨烯纳米材料、免疫靶向与基因治疗、脑科学、储能等十大前沿技术领域产业化创新。

独特的生态系统,成就创新创业圣地

流动、碰撞、聚合、再生,中关村独特的生态系统,让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在这里活力奔涌、尽情绽放,成为创新创业的圣地,成为万千创业创新者的“梦工场”。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这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领军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创业文化六大核心要素以及市场、法治和政策三大环境。他说:“中关村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一代代中关村人持续努力的结果。”

全国最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敢于创新,不惧失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基因和氛围……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带动了天使投资、创新型孵化器、新的高端人才向中关村聚集,带来了知识溢出,形成了跨界融合,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推陈出新。

“在中关村,竞争大,节奏快,但是环境好,心里舒坦,创业也安心”。

2016年1月,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北京市经信委、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人员一同深入企业,进行“多对一”服务。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打包解决,对于共性问题探索形成新的政策突破,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完善。这在中关村已经成为常态。“政府对我们很重视,我们相信政府”。

吸引创新创业者选择中关村落地生根的,是政府为企业提供多种路径的优质服务,尊重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持续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正是中关村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背后的“密码”。

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诉前调解中心在核心区挂牌,政府和市场共同为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者保驾护航;同年10月,全国第一个全要素创新创业融合云服务平台——“中关村创新创业网上会客厅”正式上线,在这个融合了政策、技术、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208个服务机构的1264项服务的平台上,各种创新创业要素尽情驰骋;与之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支持中关村创新发展的19条新措施,在中关村探索实行工商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等举措,简化工商注册流程;随后还实施了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中关村实施的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一站式”通关服务,以及食药监管部门支持中关村食药监管和产业发展的12条新政。

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法治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让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绽放。

据统计,中关村新创办并实际运营的科技企业连年爆炸式增长,2013年新增科技企业6000家,2014年新增1.3万家,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2.1万家,从业人员已超220万,1万多名天使投资人活跃在中关村,占全国80%;全国有60%的投资案例发生在中关村;涌现了车库咖啡、3W咖啡、天使汇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催生了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一批新业态;“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成为中关村主流创业模式;诞生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了今日头条、融360等一批新锐品牌以及小米、美团、爱奇艺等一批独角兽企业。2015年“中国U25”创业者中,五成来自中关村。90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三类群体组成了中关村新的创业大军。

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已成为风尚,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才、技术、资本,“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奔向科技创新高地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抢占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成为世界各个经济体最核心的话题和行动。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世界各大科技园区,无一不在争抢国际高端要素资源。

“优化高端要素供给,关键是要发挥人才、技术、资本这‘新三驾马车’的作用。”郭洪观察世界科技园区的经验,这样总结。“多年来,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实践,也是这么做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顶层设计者的高瞻远瞩。”

早在2011年,中组部、公安部、科技部等15部委和北京市共同制定建设了中关村人才特区的13项特殊政策,2014年,又出台了出入境便利等8项支持政策。

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有“千人计划”“海聚”“高聚”人才1752名,“千人计划”人才占全国21%;留学归国人员2.2万名,在中关村创办企业7000余家;在中关村示范区工作的外籍人员近万名,其中,外籍专家近2500名。

促进高端技术供给,中关村建立了鼓励支持“高精尖”的引导政策,并鼓励支持企业和产业联盟开展标准、专利、品牌创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保持创新势头。

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8万件,占北京全市的64.9%。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和联盟创制标准5017项,其中,国际标准184项,在卫星应用、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标准,重点产业集群核心标准实现了全球新布局。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关村实施了建设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一揽子改革措施,包括建设“新三板”“四板”、开展投保贷联动、发展股权众筹等,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上市企业281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超百家。中关村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形成,为科技创新插上了资本的翅膀。

经过持续创新发展实践,“新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形成了中关村示范区各园都有“高精尖”的良好局面。

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体建设,“跨区域科技新园区链”和“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各园积极有序与津冀对接,中关村企业已在河北、天津设立分支机构3500余家。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一区多园”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服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雄关漫道,拓路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中关村瞄准国际前沿,健步向前。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是金矿也是大坑,VR创业正面临“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中国在欧洲专利申请保持增幅第一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