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6-01-1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面向国家与地方智造产业发展需求和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需求,以“东方智造”“东方设计”为导向,以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为动力,通过艺术、科技、商业的交叉融合,进一步聚焦中国的设计创新价值观体系显得尤为重要。9日下午,以“东方智造”与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共邀请了近20余名海内外著名学者参会,力图搭建国际研讨平台,聚焦探讨今后文创设计制造的发展模式与空间开拓。
向勇:创意设计要转物为新 也应化新为物
“从根本意义上,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落实到创意设计为手段,生产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产品为途径,以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国精神为目的的创新发展之路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现场这样谈到。
在他看来,当前的创意设计不仅要学会转物为新,同时也应该化新为物,重视展示中华美学精神中包括积极、健康、美好、朴实等在内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传播当代国民和西方市民之于东方文化美感的向往之情,有效实现传统资源向现代场域范围内生活样式的创新设计,从而提升传统的产品的附加价值。
石大宇:中国智造要有国际化的设计发展观
清庭设计中心创办人石大宇现场坦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台湾的设计教育,在学术架构体系上都是归属于西方的设计体系,“我们的教育里面,其实并没有教我们我们如何进行自己文化领域的设计”。对于如何发展出带有文化基因的中国原创设计这一问题,石大宇认为,设计不仅要关注未来生活,同样也要回望传统工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最高成就的,我认为有四件设计,哪四件设计?笔墨纸砚,这四件设计完全是根据天工开物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对比农业时代的淳朴设计,如今工业时代的设计要在合理使用科技的基础上,继续传承设计本的“正能量”精神,“ 做设计是有反省能力的,所以应该是用设计来监督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如果不去限制它,或是约它的话,出来的东西是很惊人的,会闯祸”石大宇这样表示。
对于当前中国智造的发展,我们现在空有类似江浙地区规模化经营、发展经验丰富的制造商,但却在国际化发展与设计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头脑,强调拥有国际化设计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王昀:双创时代 从源头提升设计竞争力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全民思考创新逐渐成为一轮新的发展风尚,而这在某种层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从源头上提升中国设计创新的积极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昀谈到,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不断提升,因此寄希望于通过行业奖项的设计,做好奖项本身的文化设计与制度创新,包括相关的商业模式推广语设计家综合创新等,努力搭建国际化的行业交流平台,不断整合创新资源链,为那些好的设计找到好的国际市场,推动设计行业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除此之外,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奖项,重塑当代设计标准,加快设计与艺术、科技与商业的跨界创新。
易介中:要成为中国好设计师 首先要遇到中国好业主
现场,台北亚太财智文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易介中坦言,虽然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在设计领域却是一个弱国,“最近龙应台在讲,14亿人民有很多共同的记忆,却没有任何的设计产品去承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大商机被忽视”。伴随着IP热潮的不断席卷,对于设计行业今后的发展,易介中认为,设计师与IP持有人之间应建立一个比较良性的合作机制,以影视为例,现在买IP的人,要主动找设计师的;而设计师未来也应该积极寻找那些有IP的人,如此,大量具有充足市场的IP潜力才会被真正激发出来。
此外,易介中表示,今后设计师的发展一定要有地产思维,要成为中国好设计师,首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遇上愿意花费时间、耐心以及帮助制定出实操性很强的商业计划的中国好业主,“早期在798一些设计师也做衍生商品,很多原因在于没有好的业主,没有好的策略语商业模式。实际上设计师在等着大家去选择他,如果没有策略再好的设计没有用,设计不是单纯的一件事”。
Shannon Sadler:设计师与制造商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机制
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Shannon Sadler现场就“信任,关乎设计成果”这一怀缇表示,在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制造商就设计目标、产品形态等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交流,并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你需要创造一种互信感,进一步了解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公司还是产品,从而在此基础上来不断的探索、寻找不同的商业路径,不断的推陈出新,寻找新的创意思维”。Shannon Sadler以意大利本土产品设计为例,谈到“有很多意大利设计的产品非常丑陋,但现在却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这个是市场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随之我们所关注的产业方向与审美、心态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在人们更多的会问一些关于设计的问题,也开始尝试在设计上进行投资”。
因此,在商业设计的合作过程中,不仅设计师自身要有独立的原创设计认知,清晰了解合作公司的发展路径,同时制造商也要相信、了解设计师,从而推动双方互利共赢。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