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12-0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大幕即将开启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怀着收获的喜悦,回望过去五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意气风发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在我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看到,201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达1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55.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比2010年增加2.8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85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9.5%;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2.7万亿元、17万亿元,相比于“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14.1%、101.5%,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1%、19.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成为区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146+1家国家高新区、16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0多家众创空间、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59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45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培育单位、369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3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基地和88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五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与组织模式创新,加快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着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才能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呈现出勃勃生机。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我们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从我国经济发展看,“三期叠加”之下,需要承受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在做好做实发展规划、完善创新政策理论体系、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还有更大提升空间,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律认识、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好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功能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望“十三五”,我们要继续高擎火炬旗帜,着力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主体、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不断激发和调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一切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要正确认识当前创业大爆发、创新大繁荣、创新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推动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加速器和高新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拓展创业孵化新空间,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金融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创新资源,集成专业机构,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形成多方共建的创新创业服务新格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念、提振精神、保持韧劲、真抓实干,积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