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8-1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本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人,欢迎学弟学妹们投递简历!”今年的双选会上,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走出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蒜泥科技”返校招聘。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简历428份。
杨少毅是从西电科大走出的“蒜泥科技”联合创始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带领自己的团队走上“机器人与3D打印”的创业之路,并在研二时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
如今,年仅27岁的杨少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
校园里获得2000万元“天使投资”
大一报到那天,杨少毅就被学校组织的新生科技展深深吸引。对未来城市“科幻式”智能生活近乎着迷式的向往,鼓动着杨少毅从本科开始,就朝着“机器人”和“3D打印”的方向努力。
2010年,读大二的杨少毅在社团活动中认识了同样痴迷发明创造的褚智威,褚智威制作的“循迹小车”令杨少毅佩服不已,请教切磋中,两人成为好友。之后,杨少毅又邀来学妹谢雯雯,志趣相投的3人“创客组”随即形成。
之后,3人分工合作、废寝忘食,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发明创造在他们手中诞生。“最早的那个机器人其实特别粗糙,因为当时还没有相关知识,就是用在市场上买的不锈钢管子和铁皮,一点点手工焊接出来的”。
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次次的学习、尝试和改进中,第一代机器人、第二代“室内体感服务机器人”、第三代“海陆空三栖飞行机器人”、第四代“仿人型家庭服务机器人”、第五代“仿人型机器人”……杨少毅团队完成的机器人研究项目一次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大奖。
“能不能把机器人技术,转化成真正对生活有用的东西?” 2012年,杨少毅萌生了创办电子公司的想法,在学校和导师帮助下,他们的“蒜泥车间”大学生科技团队摇身一变,升级创办起“蒜泥科技”公司,公司的“招牌”——机器人项目也赢得了投资人的青睐,获得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如今的“蒜泥科技”,已成为一家设计和生产智能型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生产的机器人可以和人对话、做管家,并为高校提供全套的教育机器人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的业务领域还涵盖了3D打印、智能家居、智慧社区,以及智能体感设备。
创客就是要认真地玩,而且玩出点名堂来
“‘蒜泥’谐音于‘狻倪’,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中一子,是狮子的化身,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杨少毅这样解释公司名称“蒜泥”的由来,在古代神话中,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狻倪象征着耐心,“我们认为,这是科技与研究人员应该拥有的两种宝贵品质”。
“创客就是要认真地玩,而且玩出点名堂来。”“蒜泥科技”设有专门的“创客空间”,公司员工60%的时间用来完成本职工作,帮助杨少毅打造机器人,剩下的时间则可以尽情发挥,利用公司里的各种仪器创造出自己感兴趣、能应用的东西。
“创客空间”里产生的成果,从具备各种功能的“机械手”,到3D打印后、一上发条就可以运行的“机械钟”,各种各样,不一而足。在杨少毅看来,这种“玩”本质上就是“创造”精神,是公司真正看中的——他希望大家各显神通,创造出更多市场欢迎的产品。
智慧、认真、责任,则是公司员工对“少帅”杨少毅的评价。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上班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公司创客空间负责人杨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研发六代仿人型机器人Frank时,谢雯雯负责Frank的外形设计和最终的美化成型,杨少毅则负责内部核心技术,“他对科技的热爱,用‘痴迷’形容丝毫不过,一丝不苟是最值得他学习的品质”。
当然,3人团队至今仍会有时不时地“争吵”。这种争论,其实就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褚智威告诉记者:杨少毅总是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用理论和实际让人信服。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定制化社会。”杨少毅认为,工业4.0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一大特色,“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公司进入产业链中高端,必须要付出时间和更多的精力”。
“从开始起步,我们就有一个创业的梦——希望在创造和创业中实现价值。组织公司、实现盈利,都是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杨少毅说,在目前“蒜泥科技”被各方普遍看好的情况下,自己不仅要担当“千里马”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伯乐”,希望通过公司的力量“反哺”学校,帮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同学,在产业、培训和研发方面获得支持。
公司的最终目标,则是“让高精尖的科技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无时无刻的贴身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