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8-0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增加了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这里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克服这种影响带来的新变化。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不确定性增多,其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又要看到中国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的明显特征。既要冷静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大趋势,坚定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趋势的信心和决心。
库存调整等因素形成短期需求冲击,但冲击的影响近期正在减退。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需求趋势性放缓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降促使企业库存加快调整,相对脆弱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作为原材料净输入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伴随原材料价格下降,相关产业链的产品价格均出现回落。为规避财务损失,企业选择降低库存、减缓生产,形成了一次短期需求收缩。近期,短期需求冲击的影响正在减退,各项生产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呈现持续小幅扩张的趋势。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表明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升。
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放大了需求冲击的影响,但价格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当前我国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是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结构性特征。产成品价格下降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相叠加,使得企业加快调整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减少采购和生产,调整或延后投资计划。值得警惕的是,在目前企业杠杆相对偏高、经营风险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下行压力导致企业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而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可能会收缩信贷,进而使投资增速和价格进一步下降。针对这一情况,近期央行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保持了货币信贷总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未来产成品价格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财务成本高企制约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扩展,但目前企业融资成本已呈下行趋势。近两年来,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下降,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价格缺乏弹性和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了企业财务成本高企。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债务负担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挤压了利润空间,高杠杆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银行经营体制改革不到位、化解过剩产能进展缓慢、地方融资平台参差不齐抬高了资本边际利率水平,在经济增速下行阶段企业仍面临较高资金成本。在高负债与高利率叠加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若不能随经济活动做出相应调整,本该由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均衡分担的利润损失,就更多由非金融企业承担。近期,我国在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上升压力趋缓,出现下行趋势。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引发紧缩效应,但多样化组合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2014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与规范,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使得银行表外业务有所收缩,部分表外业务重新回归表内。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风险管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另一方面对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也产生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针对这一现象,央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息、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的同时,注重发挥多样化组合政策效应,稳增长与调结构成效明显。
非经济因素对短期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创新发展的新经验不断涌现。过去,地方政府通过抓大项目、抓招商引资就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已经很难通过扶持一个或几个重点行业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更多需要通过互联网改造、加快技术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如何探索、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很多地方干部感到没有思路、缺少抓手,“不敢干”和“不会干”的现象较为常见,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但随着实践发展,全国各地正在涌现创新发展的新经验,将成为示范引领广大地方干部干事创业的新动力。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增长动力转换阶段的正常情况,大可不必惊慌失措。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是当前的基本特征。我们坚信,由全面深化改革激发起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终将能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创业创新,时刻绷紧发展这根弦,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市场活力,就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