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3-1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我们已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和电力为通用目的技术(GPT)。当今时代最突出的GPT当属ICT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迄今,ICT自身的持续创新,特别是2010年以来物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驱动工业的浪潮式变革,从自动化、数字化向网络化演进,极有可能被未来的技术史和经济史学家界定义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GPT。现阶段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集成了新一代ICT技术的产业级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驱动工业向智能化新阶段演进。
为什么工业要变革?这是由工业的两大现实矛盾和3个永恒主题决定的。第一个矛盾是工业战略价值提升和经济价值下降的落差,金融危机警醒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工业的重大战略意义,迫切需要革命性动力来实现“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提升工业增加值占比”等目标;第二个矛盾是资源、能源紧缺和要素环境趋紧,传统工业技术自身的潜力挖掘遇到“天花板”,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破解。工业自产生以来就有3个永恒追求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时间,不断缩短生产周期;第二个主题是成本,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个主题是灵活性,生产要快速适应需求变化。互联网的应用使这些方面呈现了新的跨越。
为什么这次是互联网带来变革?动力主要来自3个关键性技术升级:一是感知技术,智能传感和物联网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的高频次实时采集,将连续的生产流程分解成可供处理的各类数字化信息和模型,实现了物理设备和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调节;二是宽带网络,随着信息网络向宽带、泛在、融合演进,海量工业数据尤其是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的传输不再是瓶颈,方便远离生产线、生产场所进行处理;三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超大规模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及分析能力大幅攀升,能够满足海量生产、市场和供应链数据的协同处理需求。现在的互联网已是整合了精确感知、宽带互联、海量计算等能力的、面向生产需求的升级版互联网,可支撑工业生产实现可知、可算、可反馈、可联通。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深刻变革生产范式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经历了从外围到核心、从辅助到关键的演进过程。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越紧密;互联网正加速从营销、服务向研发、制造、加工等环节拓展,最终将打通生产运营全过程,彻底改变现有生产范式;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越深,互联网沿产业链从最接近消费者的消费品行业向上游装备、原材料等行业延伸,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互联网与工业多领域和多环节的融合已引发了4个方向的变革。
制造服务化:利用互联网实现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将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产品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延伸。产品个性化:将互联网与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等相结合,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产品的批量生产,实现工业产品由规模化标准向个性化定制拓展。组织分散化:传统工业受限于地理环境,强调地域上的集聚发展;互联网平台可以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去中心化、分散化的组织形态,推动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由集中式向分散化转变。制造资源云化:利用互联网将分散的社会制造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按照生产要求进行统筹调配与提供,实现制造资源的按需取用。新产业变革契机的关键切入点围绕新一轮产业变革,发达国家正在加紧进行战略布局、力争制高点,并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
美国于2012年2月发布“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11月,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工业互联网”,2013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院(NIST)提出工业互联网标准框架任务,2014年3月,GE、Cisco、IBM、AT&T、Intel等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政府与产业界之间的互动频繁、协同密切。
德国则积极布局工业4. 0建设,强调智能化制造,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从智能设备之间、制造系统之间到协作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3个集成,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德国政府、学界、产业界共同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并由3个主要协会(VDMA、ZVEI和BITKOM)组成标准组织,于2014年4月发布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新一轮产业变革同样也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契机,我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为切入点是现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已建成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产业规模和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互联网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强中长期保有3~4家,本土应用市场空间大、创新牵引强。当前应将工业的规模优势和互联网的应用优势相结合,推动我国互联网与工业加快融合,走出一条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变革之路。
目前,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有总体性部署。在2013年8月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被列为专门一项专项行动,并于2014年6月发布了24家企业的试点通知。同时业界也在积极响应,2014年7月,由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打造促进跨界融合发展的平台。
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是将互联网创新基因注入工业领域,需要政界、学界、互联网界、工业界之间紧密协作。政府和学界需要加紧推动技术架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业界与互联网界应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加快合作与相互进入,共同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发展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业态,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大发展。(本文作者辛勇飞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ICT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