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5-2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随着湘潭城市中心区东移及湘潭高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湘潭高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湘潭高新区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湘潭高新区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推行“零地招商”、“腾笼换鸟”、“向空中要地”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科学规划 紧缩地根
高起点规划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和关键。在德国工业园建设启动之前,湘潭高新区先后聘请湖南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联合编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南大学编制商业计划书,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园区详细规划;建设湘潭火炬创新创业园之前,特聘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编制规划方案,使该园的规划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湘潭高新区充分借鉴了国内先进园区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提高园区档次。
规划的集约是最大的集约。多年来,湘潭高新区坚持以工业为主、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严格按规划要求布局,集约产业项目。目前,园区1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295家工业企业,工业用地每亩每年实现GDP 300万元,财政收入15万元。
湘潭高新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以满足产业配套的要求为标准,注重实用性、整体性和超前性,供水、供电、供气,排雨、排污、路灯、通讯管线及光纤网随道路同步铺设,避免重复建设。
经过科学规划的有效实施,湘潭高新区硬软件优势兼备,产业发展要素齐全,综合配套功能完善,业界专家一致评定:湘潭高新区区位优越、规划科学、定位准确、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投资可行。
提高门槛 严格控地
健全项目用地制度,提高用地门槛,是湘潭高新区创新集约用地的一大举措。
为确保入园项目的质量,湘潭高新区还专门成立由大学教授、行业权威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每一个拟入园项目进行论证评审,严格考核容积率、投资强度、税收贡献、产业要求、能源消耗、环保标准等各项指标。近三年来,湘潭高新区否决了80多个申请入园的项目,坚持做到了“增质不增量”。
园区将“资金实力雄厚,市场需求明显,产业导向成熟,经营理念领先,项目设计和实施方案可行”作为项目入园的基础条件,规定投资额小于5000万元,每亩投资强度低于300万元的项目不准入产业园,投产三年内每亩税收低于15万元,建设用地容积率低于0.6的项目不予供地,使借机“跑马圈地”者望而却步。2008年,湘潭高新区新增了50家企业,只有美国财富500强企业铁姆肯获得了53亩土地。
湘潭高新区对大项目优先供地但并不盲目。国家863计划兆瓦级风力发电项目在入驻湘潭高新区之前,项目方极力要求提供500亩土地,但园区通过组织专家论证,认为有130亩左右土地便足以满足项目需要,最终供地125亩促成了项目落地。如今,该项目年产值达30亿元,每亩产出强度达2400万,创造了湘潭产能与用地比之最。
同时,湘潭高新区按照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用地规模核定、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供地后项目建设用地跟踪等一套科学完整的土地管理模式,较好地控制了项目用地行为。
盘活存量 向内挖潜
由于园区土地存量有限,产业用地日趋紧张,湘潭高新区采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做法,通过内部用地挖潜,增加产业用地:对少数多年建而不产,孵而不化,成长性差的企业进行清理;对圈地不用2年以上的闲置土地予以收回,重新配置给在1年内急需开工投产的项目;对部分项目的预留用地予以清理,收回近期没有投资计划的空闲土地,重新安排项目,让土地利用发挥最大效益。近年来,湘潭高新区收回土地800多亩,并全部重新出让。
湘潭高新区还着力推行“零地招商”,鼓励企业在规划允许内整合挖潜,增加容积率;并全面推进“厂中厂”战略,鼓励落户企业“增资不增地,建成厂中厂”;对没有达到容积率或有厂房闲置的企业,督促他们以地招商,形成“厂中厂”。目前,园区有近40家企业在“同一屋檐下”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湘潭高新区的一系列举措让有限的土地实现了最大的效益,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园区企业金天能源、金科实业、立发颜料等通过转让、租赁等方式,接收存量土地,扩大自身规模。
立体发展 拓展空间
为了破解地域空间狭小的瓶颈,湘潭高新区独辟蹊径––向空中要地,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首先,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从2006年开始,湘潭高新区鼓励中小企业租赁多层标准厂房。一家家新开办的工厂,和其他工厂“住”进同一栋高楼,在同一个围墙内开发各自的产品,享受园区提供的检测设备、投融资等公共平台服务,既实现了发展,又减少了创业成本。如今,湘潭高新区一期标准厂房入驻率100%。
其次,员工生活向创业公寓集中。湘潭高新区在该市率先启动为企业量身订做生活服务设施的崭新开发模式,建设创业公寓等,统筹解决入园企业行政后勤和办公需求。一方面节约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目前,占地仅1亩、可容纳600多名员工的创业公寓一期已投入使用,仅此一项就节约了499亩土地。
第三,农民居住向安置小区集中。湘潭高新区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安置区,采取统建代建等方式引导失地农民进公寓、住高楼,变散状居住为集中居住,全区已建设8个安置小区,建起85栋安置楼,共计29万平方米,安置7000多人,腾出可开发建设用地15000亩以上。
第四,综合办公向高层楼宇集中。湘潭高新区投资建设了科技大厦、创新大厦,吸收民间资本开发帝景国际、九州怡景苑、中翰财富等高层楼宇,实行在楼宇综合办公、发展三产业;并将建设创业大厦作为设计研发大楼,构建创新发展的新平台,通过“长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展需求空间。
湘潭高新区在创新探索转变粗放式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上,坚持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以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集约化的工业发展道路,着力建设和谐高新区,确保园区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湘潭高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环保、绿色创新型园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