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10-2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在产业转移、交通连接等实际变化不断发生的同时,三地之间原本并不均衡的科技资源也展现出协同发展的大好趋势。
京津冀一体化合作,一说30年,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老话题。自从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总动员令”,其后京津冀一体化被民间称为“一号工程”,随之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年多来,京津冀之间围绕产业转移、交通连接等已经发生或进行着颇为实际的变化,同时,京津冀之间的科技方面的合作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人才虹吸效应曾引诟病
在过去一个较长时间内,在京津、京冀之间科技合作方面,尽管也有河北省内的机构、企业去北京的某些科研机构、大学进行科研技术方面的合作,然而更引人注意的是一直存在两地之间的人才虹吸现象,尤其是北京对河北人才的虹吸。
由于地域便利、薪酬高低、发展机会多寡、子女高考入学便利等原因,京、津长期间不仅吸引着河北的高端人才前往,也吸引着大批河北大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后前往北京或天津谋取就业,其中尤其是北京。
直到今天,每到周末,北京至保定、石家庄的列车往往是坐无虚席,尽管非是春运、学生放假返程时间也是人满为患。这些乘车的人就是河北“漂”在北京的白领。他们周五下午下班之后乘车离开北京,周日下午乘车再从河北家里回到北京工作。周而复始,周周如此。为了买到有座位的火车票,他们往往是这个周末已经把下个周末的往返车票买好。
在信息产业方面,北京对河北人才的虹吸效应表现得尤其明显。
目前,国内众多大学都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也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河北的许多大学也是这样,按理说人力资源应该很充足。事实上是,河北省内的软件公司大部分却是长期处于人才饥渴状态。
石家庄某软件公司总经理邱书强就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说,其公司基本上是常年都在招聘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原来,石家庄像样的软件公司很少,工资给的太低,实习期才几百元。而在北京中关村,软件人才找工作、跳槽是非常容易的,而且仅从薪酬水平看,北京要比河北省高出一倍以上。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河北的软件人才稍微水平高一点的人才,都愿意到北京发展。
河北科技大学工程自动化系毕业的王力成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北京。刚入行时,他的月薪是2500元,而现在已是当初的5倍有余。他说,自己的一些高中和大学同学都在北京工作,收入水平不等,但普遍要比留在河北的同学挣得多。
北京对河北的人才虹吸效应,对河北来说,带来的是一个恶性循环。目前,河北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河北省的软件企业普遍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支持、后期服务投入不足,企业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高的数据库、计算机底层技术开发,而是拥挤在低技术含量的行业软件市场。
邱书强说,河北省软件行业规模性企业少,大多数是三五十人的小公司。软件公司业务也大都集中在系统集成和服务上面,甚至很少有面向全国进行销售的。一些小型的软件公司基本以做嵌入式软件为主,行业依赖性较强。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成为“第四增长极”日渐高涨的呼声,河北省也曾试图努力打造自己的“软件高地”。2010年,河北省相继在秦皇岛、保定、石家庄、廊坊四地相继建成了四个软件基地,本意是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服务体系,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目的是通过引导、聚集、培育作用,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软件产业链的形成。同时试图通过软件基地的建设,优化河北省软件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扭转北京对河北省人才的虹吸效应。
然而时至今日,“大树旁边不长草”的现实并未有多少改变。河北的信息产业仍然是处于行业链条的最低端,因为低端,而竞争激烈,且处境艰难。原因是没有拥有高端技术,没有高端人才。
而正是虹吸效应的存在,造成河北各种专业人才的流失,最终也影响了河北方面各种产业的发展。也正是存在于北京与河北之间人才虹吸效应,引来河北官方与民间对此的诟病。曾有人说,“河北靠北京近,什么好处也没落着,只是方便河北的人才流失到北京了”。
科技合作大盘已定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在高层推动下,各方面合作进展巨大,其影响已经是立竿见影。这一点在三地之间科技方面的合作上也有着具体的体现。
尽管来自官方的相互合作,目前对北京释放的人才方面的虹吸效应,暂时还没有显现出切实的影响和改变。但京津冀官方之间的协作,已经让各方之间的科技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开始发生积极效果。
今年以来,京津冀之间科技合作有数个标志性事件。
其一是,在今年4月15日,北京市科委与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签署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序幕已经开启。
框架协议决定三方将共同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共享国际科技合作资源,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天津、河北的国际化发展。三地联合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三方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决策。 三地通过共享国际合作渠道和港澳台科技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首都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和中意创新论坛,通过举办天津、河北分会场等活动,推动国外先进技术转移至京津冀地区,实现国际化创新发展。利用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协作网络和驻外科技外交官服务平台,推动国际专家资源和技术信息功能共享,为三地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其二是,在今年8月中旬,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长效合作机制,搭建三地共同研究战略平台,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打造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软环境”。
河北省科技厅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之间的科技方面的合作今后将会是顺利的,因为三地之间已经拥有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该工作人员说,三地之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战略研究层面,三方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产业创新、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开展战略研究,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等主题,联合申报科技部相关项目(课题),并在三方各自的软科学研究专项经费中,设立专门研究资金。
三方还将建立和完善战略对话、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的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共享战略研究成果和信息,实现战略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同时,积极探索新型智库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发挥三方人才和战略研究的优势,培育科技战略研究团队。
在基础研究层面,三方将提高科技资源在三地间的充分利用与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建立三地共享科技报告体系,实现基础研究项目成果的开放共享。针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科学问题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三方将在有共性需求的重点领域,设立三地合作专项,分别予以支持,并鼓励三地科学家合作申请。合作专项项目采取共同组织的方式,三方共同确定重点领域、编制指南,凝聚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区域联合攻关,解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并共同推进成果利用,促进成果在三地共享与转化落地。
北京科技“富矿”开始惠及津冀
北京有500多个市级以上的独立科研机构、上百家高校,对于天津和河北来说,北京无疑是一个科技方面的“富矿”。在今年京津冀一体化之间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北京这一科技“富矿”已经开始惠及天津和河北。
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首先,北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先,例如中关村就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示范区。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北京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局限性,诸如劳动力密集型等类型企业北京已经不适合也不利于继续发展,此类企业搬离北京是一个趋势,“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或者生产到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也包含了三地之间的科技合作方面的内容,那就是北京企业总部研发成果,在天津、河北得以转化生产。
为了利用北京科技来发展自己,天津、河北方面均表现得十分积极。
今年4月,天津宣布将与北京中关村联合打造具有世界创新影响力的京津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和(滨海新区)产业创新中心。双方开始共建武清、北辰、宝坻、东丽、滨海科技园5大创新社区,发挥中关村科研与产业的溢出效应、示范效应。
8月,天津再次与北京签署多项协议,协议决定在30个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双方当时便提出,将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未来将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现代制造中心的优势,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园区为重点,共同推动双方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作用,鼓励双方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中试基地、科技孵化机构等。
在利用北京以及天津方面的科技优势方面,河北也是主动而积极。
面对北京和天津地区强大的知识资源,河北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大力推进河北省企业同北京、天津地区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包括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委托研发项目等;二是积极推动河北省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同京、津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提高河北省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能力。
河北和北京之间的科技合作,已经开始在河北省内“结果”。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经挂牌,该分园承接了中关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目前已有多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河北还在规划建设白洋淀科技城,定位于融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桥头堡”。
10月19日下午,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率团到北京大学考察,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进行会谈,并共同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共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及人才交流、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4个协议,这标志着省校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黄铁军说,河北方面与北京大学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长远来看,注定会在寂静之中推动河北经济的发展。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