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5-2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人民网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已成为国内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产业政策信息、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2003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局四次代表昌平区参加此项盛会,采取展览展示、媒体宣传、新闻发布、组织论坛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昌平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2007年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昌平区首次提出打造“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2008年,昌平区将“中国能源战略论坛”引入昌平,宣传并推介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品牌,得到了众多媒体和企业的关注,高层、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发展能源科技产业基地优势明显
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有序地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科技聚焦的良性发展态势已经逐步形成。昌平的能源科技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出以下五个方面:
1、区位优势。昌平地处北京的上风向、上水向,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交通网络发达,辖区最南端距市中心区仅4公里。
2、智力资源。昌平区的智力资源密集度在北京各区县中名列第二。区内汇集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3所高等学府,以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等106所科研机构。
3、集聚效应。能源科技类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科技企业已达到102家,呈现出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在现有企业中,不乏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如神华集团、国电集团等,这将对各行业的集聚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技术研发。据统计,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公布的10项能源科技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中,昌平现有企业参与研发的技术达到了7项。此外,昌平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5、政策与服务。昌平区政府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和“中关村能源科技创新示范园”内的能源的企业将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入驻的企业,符合相关条件,可享受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优惠政策及各种形式的奖励扶持。此外,昌平区政府积极创造硬件条件使企业得到更便利的服务––昌平区投资促进局和昌平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招商-审批-监督”一条龙式的投资服务。
能源科技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立足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思路和基地建设的优势,“十一五”时期,昌平以打造国家级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全国能源科技产业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以及产业中心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程:
1、主导产业“支柱工程”。按照“强化优势、主动对接”的方针,逐步培育区域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昌平希望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以石油科技产业、电力科技产业、煤炭科技产业、能源载体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太阳能科技产业、节能科技产业为特色产业,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分布格局。
2、企业引进“根植工程”。坚持以提高集群水平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能源科技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集群联系,增强企业的植根性,引导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
3、创新创业“环境工程”。重点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从依靠土地和税费优惠政策向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创业环境吸引企业转变;二是在市场培育上,坚持从依靠政府行政推动向更多依靠专业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商会协会等市场化的社会组织转变;三是在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坚持从分散支持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整合资源、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集群转变。
能源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经过三年的发展,能源科技产业已成为昌平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能源科技企业335家,分布在石油、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行业和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节能科技等新兴能源行业,年产出规模413亿元,工业总产值和总收入均占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的70%。随着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规划的提出和实施,能源科技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原有大型能源科技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先期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各大能源企业均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产值和规模继续提升。例如,神华集团、国电集团两家行业龙头下属的神华昌运、神华恒运、国电燃料等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占整个园区总量的43.8%。国家电网公司在昌平投资建设的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项目,作为保障国家一系列重大输电工程的基础环节,建成后将在全球输电技术领域创下综合试验能力最强、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最长等412项“世界第一”。
2、中小型能源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已占据同行业领先地位,表现出极大地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成长性,成为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例如,神雾热能公司目前平均三个月诞生一项国内首创的科技成果,连续多年在全国蓄热式节能燃烧技术推广应用企业中业绩排名第一。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压变频器、环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石油测井设备、老万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家用供热设备等“昌平创造”所占市场份额均已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清华阳光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已分别成为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和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等行业标准的制订者。
3、新引进的特大型能源企业为产业扩大规模、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2007年6月和7月,昌平区政府分别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石油科技园、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等一批规模科技产业项目正式落户昌平。项目建成后,两家企业旗下的10多家大型科研机构和部分公司总部将入驻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为昌平带来近1.8万名能源科技高端人才和每年100多亿元的GDP,不仅提升了基地的整体建设水平,而且促进了能源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
金十字高科技产业走廊有效推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
基于昌平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优势,昌平区提出打造“金十字”高科技产业走廊。“金十字”高科技产业走廊由八达岭高速路沿线产业轴和七北路沿线产业轴共同构成。其中,产业轴上的“中关村能源科技创新示范园”是昌平区2009年重点推介的能源科技产业的重要功能区,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突显昌平区产业集聚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的一大亮点,它的推出标志着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昌平区将建设国家级的能源科技产业的信息中心、研发总部以及培训中心。
“中关村能源科技创新示范园”是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指导的,集研发、应用、孵化、技术扩散为一体的国际级新型科技园区。新型能源的研发和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核心内容。示范园用地范围东至京承高速、西至七星路、南至回南路、北至柏林在线小区占地21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55万平方米。示范园拥有两大创新模式:第一,都市型示范园––以能源科技创新为专题,采用镶嵌式空间模式和混合的功能类型,创建独立式的科研建筑群和十大产业主题示范园。第二,低碳社区––园区在土地利用、社区规划、建筑设计、交通模式、材料选择、环境营造、智能能科技等十余个方面系统性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比同等规模的常规园区节约30%的生活用水、减少50%的污水排放、节约45%的用电、减少60%的废气排放,充分体现能源科技创新示范园的领先性和示范性。昌平区委、区政府对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中关村能源科技示范园”是昌平为国内外高端能源研发机构搭建一个宜研、宜居、宜商、宜游的国际级科技园区的重要举措之一。
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端的产业基础,集聚的人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这是昌平区现状的最好写照,也是昌平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必不可缺的四个要素。而能源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繁荣兴旺,也为“商务花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科技研发和产业支持,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创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