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9-1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时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渐入深水区。
继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正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近日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路者有望再添新成员。8月底,在中国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将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多数专家指出,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望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一场深层次的改革。而在向新一轮改革前进的过程中,国有银行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显得非常迫切。
事实上,多年来银行业不断突破体制改革,2003年底各大国有行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已初具混合所有制的特征,已经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
不过,在欣喜的同时,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的一席话则让大家看到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存在许多瓶颈,银行业实现混合所有制依然任重道远。他指出,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完全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中国商业银行业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较大差距。“在公司治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董事会的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加以完善。”
银行业需要“混改”
100年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时间推到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力量,以改革促转型,向改革要红利。但银行业在转型时期,在向改革要红利的过程中也是希望与困境并存。
目前,银行业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崛起、金融脱媒加剧等“内忧外患”的压力和挑战,昔日风光无限的银行业也开始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资本补充压力加大、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上升压力加剧等瓶颈。“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从根本上激发经营管理活力,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为长期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要注意着力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新的银行业2014中期报显示,我国国有银行整体业绩下滑。而有分析指出,亮丽业绩褪去后,是制度瓶颈的凸显。银行业要再次腾飞,就必须探究深层次的制度矛盾所在,在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事实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工作重点是实施金融体制改革,而银行业实施混合所有制将大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包括加速推进民营银行的改革试点。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银行业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希望引入市场的用人机制,市场的治理机制和市场的淘汰机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他表示,推进混合所有制,一方面是引资,另一方面是引制,也即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共同治理,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银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近日也撰文表示,引入混合所有制可以使银行股权结构得以优化,国家与普通投资者可以享受平等权利,可逐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银行松绑,使银行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由此可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也必将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思路渐明晰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混改”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而日前,试行银行“混改”思路已渐渐明晰。
7月28日,交通银行拉开了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行的序幕。当日,交行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公告对股权结构进行了阐述,即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
不久前,交通银行行长彭纯在交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再一次表示,交行高度关注国家和监管部门在混改及其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正在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积极争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领域先行先试。
在会上,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则阐述了交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如果交行能够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深化混合;其次是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牛锡明同时表示,在深化混合方面,首先是如何让国有资本和外资资本在交行经营管理中更好更大地发挥作用;其次是研究占股本比例不高的民营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他也提醒,如果员工持股的法律障碍解决,还需要研究如何建立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
而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牛锡明坦言,2005年左右上市的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基本都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但是在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上如何深化,是需要更好研究的问题。比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的建立,收入薪酬考核和分配机制如何执行,风险管理和追责机制如何建立,都需要深入探索。
在交通银行“混改”思路逐渐明晰的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试行队伍迎来了新成员——中行将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针对如何推进中国银行的“混改”,陈四清表示,应从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角度,积极拓展新思路。具体包括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协调推进等。
作为混改最重要的一项,公司治理成为上述两家银行“混改”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国国企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依然很不完善,这也给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了不少阻力。
难点与突破
谈及公司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任何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都要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过去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失败就是因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到位。”
而在公司治理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董事会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不仅如此,国家虽然已经放开民营资本参与建立民营银行,但受限于多重原因,市场机制仍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当前投融界对民营银行普遍持观望态度。
对此,高明华指出,目前非国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仍与国有资本地位不平等,这成为非国有资本不愿意进入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在他看来,大型商业银行还具有垄断地位。他指出,人们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对大型商业银行更有信任感,要转移到新的银行需要过程。
对于银行的垄断格局,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博士冯立果认为,利率管制以及国有大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占比很高,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是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靠垄断行为侵蚀实体经济的担忧也成为一部分人的担忧。此担忧基于近期的一份报告。
近日,2014中国企业500强公布,其中260家制造企业净利润总和不足17家银行的40%,银行业的利润是制造业的两倍多“盈利鸿沟”等被广泛关注。
对此,冯立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言,以500家企业为样本,的确能发现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企业之间的“利润鸿沟”,银行的净资产利润率是非银行企业的许多倍,而且差距在逐年扩大。“这种趋势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年形成的。至少说明,银行和非银行企业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侵蚀”关系,即此消彼长。比如许多企业反映,企业能拿到的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全面算下来就是给银行打工。”
黎友焕也指出,500家大企业中有23.8%的企业资产净收益率不如银行的固定收益率,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钢铁、化工、有色等行业。除了企业自身转型和行业周期调整的影响外,银行利润畸高被认为是挤压实体经济的大山。长期以来,制造业一直受到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压抑。这充分说明了,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功能不足。“长期以来金融机构的高利润率是实体经济整体近乎微利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反映了我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利润的侵蚀。”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银行业“混改”又该如何突围?
“银行和其他的行业不一样,银行涉及到国家安全,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应该由国家控股,但不能绝对控股,可以采取相对控股的方式。”高明华指出。
不过,高明华也表示,相比其他行业,银行业比较容易打破垄断。“银行也不像有些行业,比如电信行业需要基础建设,而银行有大银行、有小银行,小的银行建设门槛比较低,所以它比较容易打破垄断。”
基于此,不少人士认为相比其他非金融国有大企业,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相对容易。冯立果对此种观点表示支持,他对记者分析道:“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多是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做到国有股减持即可。财政部没有必要对大型商业银行保持这么大的控制力和股权,可以降低到30%以下。”
不过,混合所有制不仅是股权结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元的股权结构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包括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互相制衡的机制,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总行事业部制和分行经营模式的转型;让市场在银行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黎友焕强调。
“混合制不是目的,它是为了保护各种利益的一种手段。”高明华则提醒道,“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保证各位股东地位平等,个人股东利益不受侵害。发展混合所有制,各类主体都得壮大,既要保证各类股东的利益,也要满足消费者的利益需求。因此混合所有制要想改革成功,就得加强公司治理。”
然而,目前许多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推进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规定如何保证非所有制股东的利益;实行累积投票和集体诉讼的制度安排;完善经理人市场选出有能力和诚信的企业家等也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题中之义。“以上措施的实施关系到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前景。”高明华说道。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较大差距。
公司治理是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依然很不完善,这也给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了不少阻力。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