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8-12-02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呼唤创新意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到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国科技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服务和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战略与时俱进
        30年前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崭新时代,也开启了现在已是中科院院士的陈佳洱命运的又一个春天。这位新中国首批派往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本在北京大学研究重离子加速器,却被“文革”席卷到山沟劳动改造。就在这一年,陈佳洱回到了久违的科研岗位。 
        这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会上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成为我国知识分子解放的宣言,象征了一个科技新时代的开始。从此,陈佳洱和我国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 
        之后,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为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1985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正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这一切对于指导今后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大举措推动发展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今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挥舞国旗,迈向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殊不知,载人航天工程就起源于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称“863”计划。 
        在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部署下,一项项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措施全面展开。1986年,国家启动了“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之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星火计划”,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加强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相继启动。这些科技计划的实施,形成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主体框架结构。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我国还分步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以集中科技资源,在一定时限内使我国在若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我国组织实施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奶业发展、节水农业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去年,我国启动了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大型飞机、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这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将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科技事业30年的发展中,一场释放创新潜能的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贯穿其中。正是体制改革这一巨大引擎的带动,使我国的科技事业焕发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柳传志、杨元庆、王志东、王文京等越来越多的人,抛下“铁饭碗”,走进中关村(000931,股吧)创业,创下一片天地。许多科研院所也改变了命运,其典型代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第2,总资产增长了400多倍。 
        通过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多元化创新主体结构,科技系统结构布局得到重大调整。据统计,2006年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68.3%,企业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量的65.8%,2007年中央级转制院所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为创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我国加强科技法制和科技政策建设。2007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实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和强调;同时,法律从各个方面鼓励科学技术人员自由探索、勇于承担风险。国家陆续发布的70多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则全面地提出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1978年,中科院植物所秦仁昌发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建立起我国蕨类植物分类新系统,这一成果199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0年后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成功,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身影。3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从跟跑到领跑,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SCI论文数量从世界第14位提升到第5位,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居世界第4位。 
        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统计,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2位。 
        在一些重点领域,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航天科学领域中,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信息技术领域中,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生物科学领域中,解决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研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形成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研基础条件。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行列,一批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研发人员达到173万人,居世界第2位。同时,我国的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提高,2007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为3701亿元,研究开发经费与GDP的比重达到1.49%。 
        30年风雨历程,30年辉煌成果。今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必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新的辉煌。



上一篇:国产软件集结 抢占市场先机
下一篇:三部门多管齐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