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7-25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全球文化交融汇通的背景下,国产影视业坐拥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源源不断的各路资本,又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做后盾,教育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即便行业发展背后暗藏些许隐忧,但也并不妨碍其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它的繁荣和向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那就是对国民娱乐方式和心理的改变以及对国家形象的提升。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广电蓝皮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到3734.88亿元,全年我国电影生产总量达824部,电影票房收入217.69亿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广电蓝皮书主编杨明品指出,2013年广播电视产业增幅收窄,但电影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国产电影打响了票房翻身仗。
时下,《小时代3》、《后会无期》等国产影片的高票房印证了国产影片已成为拉动电影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力量;2013年新增近47亿票房,国产影片贡献高达96%,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国产电影的繁荣。
“虽然势头一路走高,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盲目乐观。你看《变形金刚4》狂揽20亿,就证明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大片还是能分走一部分非常可观的国内市场。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消费力显著加强,国产片越来越容易破亿。”万达旅业财务部总经理李立曾在影视行业从业多年,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分析。
蓬勃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李立“不能盲目乐观”的观点也不无道理。除了进口影片的巨大冲击外,热钱涌动的背后也隐藏着行业的隐忧。房地产公司、互联网企业都热衷参与影视制作寻求利益,“煤矿主同时也可能是多部电影投资人”的说法虽是笑谈,却也真切体现了影视市场热钱涌动的现状。
各种资本的进入形成投资和生产高潮,这扩大了影视产业资本容量,增强了资本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国内影视市场的壮大成熟,这对于影视行业整体发展是有明显推进的。
但繁荣背后不无隐忧。从结果来看,“大量资本密集进入会带来影片粗俗、市场浮躁等负面效果。”李立表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吴锡俊则从成因方面分析指出:“这体现了文化产业体系的不平衡性,投资选择性较窄,同时也体现了当下文化资本投资的投机性短期行为。”
但即便是背后暗藏隐忧的欣欣向荣,也足以让国产影片积极开疆拓土,加快进军海外的步伐。
2013年,有45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进入49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大批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走向海外。
这直接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并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影视剧就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走向海外的影视剧,展示着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通过影视剧的传播,是宣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最好的方式之一。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坦言,现在中国影视走出去还存在着版权以及“叫好与叫座”的问题。
不可否认,国产影片在制作技术上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吴锡俊强调,除了既有的问题,目前国产影片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是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对路。现实国际对中国文化包括电影的最大需求是了解现实的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为国际带来什么新思维新感受。“但是我们很多出去的片子题材选择自说自话,没有做出有效回应。”他如是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李立认为,这个问题不能脱离文化差异和强势文化来讨论。“全球化时代基本上是英语化时代,是西方文化强势主导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文化对国外大多数人来说,目前是非常陌生的,至少不是熟悉的。前几十年的影视发展也并没有国产电影走出去做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拿来了一个好片子,但老外看不懂。”
如何破局,是接下来国产影视剧在国外推广的关键。夏吉宣也提到了解决的方法:“下一步我们想通过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来解决受众欢迎,也就是‘叫好与叫座’的关系。我们想通过行政的方式来解决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版权问题。通过公司来解决受众欢迎,而版权没有被行政覆盖的问题。”
诚然,公司化的运作方式能更快地感受市场需求,带来更符合受众期许的产品,但并不能将解决之道完全寄托于此。“如果没有解决寻找市场有效需求的问题,即使公司化,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彻底的市场化,如此才能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和效率问题。”吴锡俊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