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3-1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列出年度十大新兴技术,其中不乏一些炫酷甚至可能会改变世界的能源技术。麻省理工的研究报告称已经成功将一段记忆植入老鼠脑中;电脑和人脑的对接早已不是妄想;如果未来电脑储存可以达到电网级,世界会如何?
2014年榜单:
1、体适型可穿戴电子设备
2、纳米碳复合材料
3、海水淡化副产品中提取矿物金属
4、电网规模蓄电器
5、纳米线锂离子电池
6、无屏幕放映
7、人类微生物疗法
8、RNA疗法(治疗癌症)
9、量化自我运动(预测抑郁症?)
10、人脑—电脑对接
1、体适型可穿戴电子设备
从Google Glass到Fitbit腕带,穿戴技术近几年谓风头正劲。新一代可穿戴设备体积会很小,装满传感器和反馈系统,与人“融为一体”。
它们的应用范围广泛:触感鞋可为盲人导航,肿瘤学家已戴上Google Glass,帮助在手术时调取病历。技术分析师认为2016年前,将会有数以亿计的可穿戴设备投入使用。
2、纳米碳复合材料
汽车要更轻,更强,更环保。纳米碳复合材料可以做到。
新型纳米碳复合材料有望减轻10%以上的车身重量。如果遇到车祸,表面将会吸收冲击力而不会撕裂,分散冲击力,保护车内乘客。未来碳纤维汽车的生产量可能大大增加。
3、海水淡化副产品中提取矿物金属
海水淡化日益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方式。淡化后的高浓度海水却也是个宝藏,里面有锂、镁和铀,还有更加常见的钠等元素。这些元素作用可不少。通过添加催化剂这一新技术提高从废弃海水中提取金属的可能性,最终成本可能足以与陆地开采竞争。
4、电网级蓄电器
如今,火电厂因为污染广受诟病,很多国家都计划用清洁能源组合替代火电。但风能和太阳却只能靠天吃饭。
变革可能就要到来。液流电池可储存大量液态化学能,堪与煤炭天然气相比。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可达到几万周期的超快速充放电。
德国正在测试一个更加新奇的概念,通过氦电解将二氧化碳甲烷化,剩余的电量用来把水分解为氢和氧,氢之后又和多余的二氧化碳作用,形成甲烷。虽然这些选项的效率都还不高,但蓄电潜力将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5、纳米导线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可或缺,广泛应用在移动电话、手提电脑和电动汽车中。
锂电池大多使用廉价持久的石墨烯电极。但研究者开始用硅正电极做实验,可能会大大提高电池能力。挑战之一是硅电极在充电导致的热胀冷缩中会出问题。去年研究者使用硅纳米导线或纳米粒,似乎可以解决硅与锂反应时的体积膨胀问题。表面覆盖越多纳米导线或纳米粒,电池的能量密度就越高,还可以快速充电。 下一代电池充电速度将会更快,比锂电池多提供30%-40%的电能,这足以让电动汽车市场和家庭太阳能蓄电系统欢呼雀跃了。
6、无屏幕放映
移动设备越做越袖珍,屏幕不够大也是件烦心事,比如你总不可能在智能手机上写小说。现在键盘已经可以投影。2013年,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制造了一台全息彩色放映原型机,分辨率与标准电视一样,重点是,它还不贵。
无屏幕放映还可以直接投影到视网膜上,不仅免除了带设备的麻烦,还保护了个人隐私。2014年1月之前,已有公司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发布了视网膜放映电子游戏机的项目。
7、人类微生物疗法
不要以为微生物都是坏东西,它们也可能治你的病哦。人体内有10000多种微生物,占体重1%-3%。
通过预先DNA排序、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培植技术,我们能识别和人体共生的不同微生物种类,并且分辨它们的数量多寡与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
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就与感染,超重,糖尿病,肠炎等疾病有关。新一代微生物疗法包括利用在健康肠道中找到的微生物,在临床监控下辅助药物治疗。
8、RNA疗法治疗癌症
RNA是细胞生物学中的必要分子,翻译DNA中的基因信息,传递蛋白质制造指令。因为蛋白质也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RNA治疗法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可以解决传统药物疗法不能解决的问题。RNA药物可用来治疗包括遗传病、癌症和传染病等。
一种建立在信使RNA(mRNA)分子上的新方法正在崛起。通过肌内或静脉注射,特殊的mRNA序列可译出对应蛋白质,发挥治疗效用。
几个致力于提供RNA疗法的私人公司已经成立,同时与大制药公司和研究所合作。RNA科学研究,合成技术等领域的进步正使新一代RNA药物成为可能。
9、大数据预测抑郁前兆?
“量化自我”运动已经搞了好多年,一群人每天收集自己的活动数据,为自己的未来选择提供参考:包括人际网络(通讯录,社交应用),联系记录(通话、短信、邮件),地理位置变动(GPS,Wi-Fi)和活动记录(应用使用记录)。海量数据加上特殊算法,可建立个人行为的详细模型,帮助个性化用药,医学诊断,城市规划等。
比如,卡耐基大学的一个科研队伍已经着手研究如何预测抑郁前兆,方法是用智能手机监测长期睡眠和社交关系变化。另一个例子中,智能手机产生的大量定位数据(比如Instagram)让研究者能了解城市空间中的活动模式。
大数据潮流不可逆转,问题是如何将数据作用发挥到最大,以及如何对待隐私问题。
10、人脑——电脑对接?
用大脑控制电脑?这并非遥不可及。
大脑——电脑接口让“两脑”对接,直接接收指令。临床上已有一些成功应用,瘫痪、中风患者通过脑波控制机械手,做出控制轮椅、端起咖啡杯等简单动作。一些盲人还用这种办法恢复了部分视觉。
这种接口还能连接不同大脑。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去年通过因特网连接了两只老鼠的大脑。
记忆移植也不再是梦了。2013年中旬,麻省理工研究报告,成功将一段假记忆植入一个老鼠大脑。这是不是超级学者要诞生的节奏?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