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言:金融危机形势下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6日电 今天,中国工程院与本报联合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院士座谈会,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十余位院士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畅谈自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感受。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匡迪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徐匡迪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工程科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工程院更要为国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见和建议。徐匡迪说:“希望中国工程院以这次座谈为契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得更好。”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主持会议并表示,这次座谈会是在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他说,美国的经历表明虚拟经济固然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只能是附于实体经济的皮毛。目前我国政府计划投入4万亿元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要精心选择、高效规划,选择质量高、与环境区域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上马实施。
潘云鹤强调,中国工程院作为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在事关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事关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领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院士群体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优势,推动咨询工作成为国家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中真正的思想库。
座谈会上,旭日干、殷瑞钰、金国藩、刘更另、张彦仲、崔俊芝、干勇、徐德龙等院士纷纷发表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拉动GDP,不要忘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张彦仲院士的开场白,也是他的发言题目。张彦仲的观点赢得了在场所有院士的赞同。院士们从各自所在的领域出发分析时局,一致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更要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能只考虑本地区利益,更要考虑全局利益。
院士们呼吁,国家4万亿的投资要充分用到产业升级、企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上来,切不可再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和“高耗能工程”,更不能让以前关停的项目重新开张。决不能允许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重新上马。院士们认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