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4-0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3月31日,2009张江投资促进会在上海东郊宾馆召开,10家国内外企业和上海张江高新区签订了投资落户协议,总投资额将达40多亿元,预计在未来两年可带来200亿元的产出效应;同时,园区新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政府投入10亿元,预计将撬动社会资金几百亿元。会议还透露,园区去年11月份推出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为近30家企业提供超过2亿元的融资担保。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上海张江高新区为应对危机频出“重拳”,对此,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陶伟昌给出了详解。
问:上海张江高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陶伟昌:在国际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时候,我们未雨绸缪,自去年8月以来,园区管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坚持每月走访企业,共进行了30余次现场服务,为企业解决160多个棘手问题。
针对企业特殊时期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启动张江行政服务中心的政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智力平台、青年公寓服务平台等,切实解决企业审批难、融资难、员工生活难的问题。在服务创新配套上,现场服务、信息服务、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运作,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试点加快财政扶持的资金拨付效率等举措,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
问:这些措施中,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受到很多企业的关注,请具体谈谈其运行情况。
陶伟昌:为认真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要求,上海张江高新区通过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多种方式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上海张江高新区根据企业需求,于2008年11 月28日成立了上海张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金总量为2.2亿元,实行“政府资金投入、法人化结构管理、市场化手段运作”模式。
张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为近30家企业提供了近2亿元融资担保,平均每笔融资担保额度达到700多万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资金规模这么大,在全国确实不多见。我们认为,特殊时期要看准方向、下定决心,坚定支持园区自主创新优质企业逆势发展。
问:上海张江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化的产业基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陶伟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推出确实具有创新性。我们在对园区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生物医药企业已逐步度过研发初期,初具成果,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在卫生部取得了生产许可批号。这些企业不断逼近市场化、产业化阶段,面临从研发到市场的“惊险一跃”。这是创新的关键环节,但由于风险较大,社会各类资本在这一环节介入较少。
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化基金扶持生物医药企业,相当于“临门一脚”,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化最后一跃,尽快出成效。10亿元的政府资金还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将原有基金规模放大几十倍。
问: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以往的基金相比有什么不同?
陶伟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是上海张江高新区大胆进行的一次改革与尝试。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首先在目标上与一般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有区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是为促进上海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市场盈利。其次,通过产业化促进基金的专业操作,可以从技术手段上保证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支持企业转变为支持项目,从重股权转变为重项目,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支持更多的项目,使大量的新药开发项目得以从休克状态被激活,为大规模的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此外,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阶段侧重在用于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或者临床Ⅰ期或Ⅱ期研究。
问: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将如何运营?
陶伟昌:基金将委托专业团队管理,团队已经基本组建完成,目前已有以陈凯先院士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领域专家10人。基金启动后,这支专业团队将筛选项目,选择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中即将进入临床、已经进入临床或已拿到新药批文的新药项目进行投资。
问:上海张江高新区半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重拳”频出,效果如何?
陶伟昌:2008年,张江高新区共吸引外资新设项目149个,合同引进外资12.95亿美元,完成率113.6%;吸引内资项目284个,完成率284%,同比增幅创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今年1-2月,上海张江高新区完成税收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2月份增幅达到9.84%,比1月份的增幅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2月份比1月份增幅上升4.64个百分点。可以说,从数据上看,上海张江高新区经济正在逆势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