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以电影驱动世界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3-07-0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国电影差的不是钱,是智慧”,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并不存在资金、技术问题,然而创意和诚意正是当下电影缺乏的软件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想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跨文化题材电影抗衡,中国电影也必须尽快学会讲述高质量的故事。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2年,中国生产影片893部,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根据电影局的票房统计,仅2013年第一季已经收入52.48亿,其中国产影片收入36.15亿,占61.9%,比去年同比增长119%。

就连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岑伯格,也看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不久前他表示:5年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

以电影提升软实力

然而,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与国内电影票房的火热相比,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境遇可谓乏善可陈。根据《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共在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112次影展,展映影片576部,但全年只有75部影片销往海外,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有10.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20.24亿元减少约48%。

长期以来,“与国际接轨”、“打进好莱坞”一直是中国电影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反思之下,很多电影人表示,现代化、充满创新精神、具有生机与活力、多姿多彩的当代中国形象在电影中是“缺席”的。

对于文化形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说:“文化的形象,不是一个自在的生成历史,而是一个被建构、被塑造的时代进程。”

而塑造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正是中国电影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也是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走出去”的中国电影,要优先考虑的。

中国电影“走出去”,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贾磊磊表示,“中国经济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必须在文化上寻找支撑力,对未来社会提供文化的动力”,而电影的作用“不可低估”。调查显示,最为美国普通民众熟知的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成龙,而这显然都是因为承载他们的银幕形象的电影传播的结果。“流行文化在推动软实力的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电影、电视更是推动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的主力军。”

因此,贾磊磊认为,中国电影努力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我们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要提高;第二是中国电影要尽量扩大海外影响力,也就是电影的外销能力。

塑造当代中国形象

在电影要塑造什么样的中国形象的问题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提出了“现代化的中国”的愿望。

对此,贾磊磊曾说,当代中国期望别人认同的并不只是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还是那些能够体现我们时代特征的、绚丽多姿的当代文化。我们古代的文化资源,如果不经过现代性的转化,不采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那么,它们永远只会是一种传统,而不能够转化成一种力量。

他在《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一文中写道:中国在迈向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将一种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文化形象,“植入”到我们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表达方式之中。我们不能再以封建社会旧中国的文化遗产、民国时代旧社会的文化符号作为我们当代国家的文化标志。我们现在需要建构与传播的是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文化形象。

针对中国电影目前的不足,以及在国际市场“乏善可陈”的窘状,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饶曙光认为,在文化艺术层面上,中国电影近十年来都鲜有能拿得出来的作品。我们回过头来看这10年,具有经典人文品格和审美品格的作品偏少,这十年尽管产业很好,但是真正的作品留下来的有多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全球化大潮,中国电影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意、提升品质,探寻有特色、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中国电影绝不能只停留在追求感性的生动外观、追逐娱乐与消费的层面。”

讲全球化的故事

正如饶曙光所说,“中国电影差的不是钱,是智慧。”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并不存在资金、技术问题,然而创意和诚意正是当下电影缺乏的软件条件。

在批评中国电影“软件”的时候,曾有业内人士说中国电影“不会讲故事”,银幕上充斥着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而在第二届“故事驱动中国”大会上,作家刘震云表示,中国电影最缺的也不是故事,而是哲学。在他看来,哲学驱动电影,也驱动中国和世界。

对于中国电影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想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跨文化题材电影抗衡,中国电影也必须尽快学会讲述“全球故事”。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就是中国电影业首先要在本土立足,充分地让中国的本土观众所认可,建构更加强有力的“民族电影”。

在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奖后,张颐武认为李安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全球电影模式的逐渐形成,顺利跨越文化障碍、讲述全球故事,不仅能取得电影业的商业成功,也能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播。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仅故事背景、演员不属于美国,连文化理念也不同于传统的好莱坞题材电影。

与之相比,中国最近几年也开始大力支持拍摄国际题材的电影,并引入他国人才,但这些人才更多属于技术型,如烟火师、特效师。

然而,现实提醒我们,要在内容上下工夫,张颐武认为,要逐步学会讲述“全球故事”。所幸的是,他表示,好莱坞电影正在积极谋求进入中国市场,而要获得中国市场准入,其价值观就必然要有所调整,在电影拍摄中也要尝试与中方人员进行更多的合作、沟通,这显然有助于中国电影人从好莱坞同行那里学会讲“全球电影”,使中国电影更加具有国际亲和力、吸引力。

(来源:求是理论网)



上一篇:中国云计算标准有望年底揭晓
下一篇:北京版权输出再创新高 电视节目输出成最大亮点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