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3-05-2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纵观社会发展的历程,科技进步不断地推动着生产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大数据兴起于信息产业,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表现的潜力已经超越信息产业,正在成为信息化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领域的竞争,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是大国博弈和体现区域竞争力的新兴战略制高点。
社会各界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宏观层次,大数据是“战略资源”。中观层次,大数据是“产业”。微观层次,大数据是“经济资产”。在技术角度,大数据也是“科学技术手段”。宏观层次,大数据正在像以往的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中观层次,201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的产值是120亿元,2020年我国数据产业市场将形成2万亿以上的规模。微观层次,大数据是2012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之一,该论坛发表的《大数据,大影响》报告宣告了大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资产,如同货币或者黄金。在“科学技术”层面,围绕着大数据产生了数据科学,并涉及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以及安全等关键技术。
过去几年,大数据为互联网等信息产业贡献了巨大的经济价值。2012年,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等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国内外陆续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开展了大数据建设,包括启动建设专项,组建研究机构,建设产业园区等。
虽然我国大数据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当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少。目前对于海量数据处理等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领域,还没有针对大数据的专门政策。二,应用覆盖面不够。我国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信、金融等少数行业,其他行业应用相对滞后。与此相对,大数据每年帮助美国零售业增加净利润60%,制造业减少成本50%,医疗保健行业提升3000亿美元产值。三,数据价值挖掘不够。体现在应用深度不够,应用步骤和思路不够清晰,除少数行业,很多用户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停留在简单整合、统计阶段。与此相对,大数据为2012年奥巴马赢得美国总统竞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奥巴马专门组建了大数据分析团队,摸准选民的风向,依据分析结果制定竞选方案。美国中央情报局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寻找恐怖分子。四,国际巨头在大数据市场优势明显。IBM、甲骨文、EMC和SAP等国际巨头在向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存储、分析等领域依然领先。
对于推动中国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协作,做到“数据到位+应用明确+手段成熟”的三位一体战略。从产业安全角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科学规划,把握机遇。大数据的国际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应该把握机遇,加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大数据产业,切忌一哄而上。
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和标准规范体系。规划大数据在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和运营服务四个层面的建设策略和执行标准。加强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数据传感器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硬件、服务运营方面需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充分消化之后再形成自主创新,积极鼓励原始创新。构建大数据技术、工具和数据资源的相关标准规范支撑体系。
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场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研究大数据在提供政务、公共服务、基础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整合已有信息资源,破解信息化建设的“孤岛效应”,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预测预警能力以及突发应急响应能力。统筹规划大数据与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
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关键技术研发,制定资金、税收、金融支持等激励措施。建立知识产权框架和保护措施,促进数据创造价值、数据创新。
加速人才培育。统筹设立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制定增加相关人才供给的措施,包括实施教育培养计划、技术培训等。
制定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机制。制定鼓励数据共享的措施,制定层次化的大数据开放访问机制,加强隐私保护,保证信息安全。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