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12-1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一种新型的“反向创新”理念也正成为新的潮流,并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努力开拓的新领域。而这一新概念,既同中国有关,也理应成为“中国制造”开拓进取的新捷径。
“反向创新”的对立面是过去由西方人主导的所谓“传统创新”,即按照以往的模式,发达国家往往是创新的引领者,随后把这些创新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但“反向创新”则反其道而行之,新兴经济体根据当地需求,以全新理念设计新产品,并成功推向当地市场和全世界。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在市场推广中发现,其在美国研制的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机),西方市场很接受,但中国医院不待见。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研制的CT机价格很高,中国小医院买不起;二是在美国,通常情况下一台CT机每天诊断的病人约在20人上下,但在中国的医院可能一天得诊断上百个病人,这样一来,根据美国情况研制的CT机的效率就太低了。
该公司随即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仍旧是通用电气的CT机,仍旧保持了大部分关键的功能,但价格下降了一半。新CT产品在向全世界推出后很受市场欢迎。据介绍,目前该机型70%的订单都是来自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受此启发,通用电气总裁伊梅尔特提出了“反向创新”概念,强调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研发创新。
“反向创新”概念甫一推出立刻受到其他跨国公司的认同。以美国百事公司为例,据媒体报道,其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带紫薯燕麦粥或带酸辣鱼汤味的薯片,将很快推广到欧美市场。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执行董事会副主席薄睦乐也表示,由于该公司客户在亚洲投资越来越多,从未来发展看,他们会在亚洲寻求解决方案。
“反向创新”并非只是换一个创新地点即可,需要资金、人才、资源的大量投入。作为关键步骤,通用电气、百事、巴斯夫这些跨国公司都已在中国设立庞大的研发中心。以巴斯夫为例,该公司仅在上海就已拥有10家研发中心,而在当地政府激励政策鼓励下,巴斯夫又在上海建立了耗资5500万欧元的泛亚洲创新中心以及更大的在华总部。
据统计,在过去几年,像这3家企业一样在中国设立创新中心的跨国公司已有数百家,而在中国的各种研发中心至少有1600家。麦肯锡公司最近一份关于在华医药研发的报告显示,过去5年,跨国医药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超过了20亿美元。报告指出:“在欧美研发中心关闭或者缩减规模的同时,在华研发中心几乎在以同样的速度启动或扩张。”
这种“东风压倒西风”,究其原因,一则是对这些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庞大,人才聚集,是创新的高产区,这也是推动这些公司设立中国研发中心的原动力;二则受到“反向创新”成功的鼓舞,这些公司意识到,必须实现创新的本地化,而以中国为源头的创新,则可为公司突破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尽管“反向创新”已成为国际潮流,但从中国人角度看,这一新概念略带有歧视的色彩。因为这是一个以西方人视角为出发点的概念,即只有在西方的创新,才可能是“传统”或“正向”的创新,而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为源头的创新,则被标为“反向”。而殊不知,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正是诸多创新和发明的领先者,为人类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就创新模式本身而言,“反向创新”却可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新捷径。当其他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寻求创新突破之时,中国本土企业和机构拥有更多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也应更有作为。一方面,中国企业可通过与某些跨国公司的合作,改进和推广某些本土化的技术,进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其他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以另一种类型的“反向创新”,回馈中国市场,进而进军全世界。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