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11-3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我国多部门联手政策施救的“光伏新政”,释放广阔内需空间,一度陷入绝境的光伏产业初显“柳暗花明”趋势,“光伏生产大国”正在浮现“光伏应用大国”新前景。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中了解到,面对美欧贸易保护主义重重国际“围剿”,我国多个部门已密集出台“光伏新政”施救我国光伏产业,尤其是10月底国家电网发布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实质措施,不少企业绝地反击祭出“组合拳”自救,行业信心大振,不少地方初现光伏发电站“开发热”。
事实上,据塞维LDK、晶科能源和开阳光电等光伏生产、发电企业介绍,目前包括组件、安装在内的分布式电站和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每千瓦时只需7~8元,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已经高于水电和火电。若按照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在光照时间长的西北地区,最快可以在3~4年收回成本。在光照时间略短的南方地区建设分布式电站,也可在5~6年内收回成本。如果获得国家“金太阳”工程等相关补贴,收回成本时间将更短。
赛维高级副总裁姚启强告诉本刊记者,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将由光伏生产大国向应用大国转变,大面积使用新能源、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使我国成为光伏制造、应用强国,“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光伏产品价格已经企稳回升,整个光伏市场特别是中国光伏市场将出现不会低于30%的增长。”
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向本刊记者建议,下一步,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现有政策措施,出台配套办法推动光伏电站发展,努力开拓光伏内需;相关企业也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整合自救,沉淀技术,加强管理,“合力促进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型为‘光伏应用大国’,真正走向‘光伏强国’。”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