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11-2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10集纪录片《货币》,正式在其纪录片频道播出。这部创制周期将近两年,同时分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进行拍摄的纪录片,创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外拍纪录。有业内人士指出,继《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之后,纪录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产纪录片进入市场细分化时代是大势所趋。
斥资千万只为铸造《货币》
业内人士透露,中央电视台制作一部9-10集的外拍纪录片,投资金额普遍在1500万元左右,投资费用主要来源于台里经费划拨和赞助这两方面。《货币》总导演李成才表示,《货币》是目前中央电视台总投资最高的一部纪录片,“实际金额比1500万元还高”。
纪录片《货币》将核心内容锁定在了“钱”这个字上,试图对货币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发挥出的重要做用,进行深度剖析与阐释。李成才表示,《货币》力图运用一种较为通俗的方式去表达,尽量不过多运用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解读。金融界相关人士关注的更多。
无论是此前的《金砖之国》,还是如今正在播出的《货币》,制作方和赞助商愿意斥资千万元拍摄一部纪录片,恰恰反映出市场对于纪录片的需求。伴随关注度的日益增多,国产纪录片市场根据纪录片题材、制作,及受众的不同,也将进入到市场细分的时代。以《货币》为例,它的题材就是抽象的、更具专业性的,它的受众定位更倾向于金融界、财富边界、货币边界的专业人士。“不同题材、不同制作的纪录片,自然受众定位不同。纪录片市场走向细分化是必然的。”李成才如是说。
占领市场先选准好题材
长期以来,纪录片大都以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或是时代变迁为主,很少会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今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高达0.5%平均收视率,创下当时纪录片的收视率之最,它甚至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收视狂潮”,让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纪录片在中国并不缺乏受众及市场,纪录片若想被更多的受众所关注,首先要选准题材。
纪录片从题材上分,可主要分为人文、自然两大类。其中,人文类纪录片主要基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及现状,大致可分为口述体纪录片,例如《百年小平》、《讲述》;人物叙事体纪录片,例如《文化点燃梦想》、《杨善洲》;现实体纪录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日本留学生活》;理念体纪录片,例如《大国崛起》、《货币》等。
自然类纪录片制作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动植物等。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高雄杰表示,目前国内对于纪录片类型的具体界定尚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说法,纪录片在选材上的细分,势必将对纪录片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经费投入决定纪录片最终质量
对于一部纪录片的制作规模而言,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制作经费。诸如《金砖之国》和《大国崛起》这类侧重于宏观叙事的纪录片,只有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撑,才能满足包括国际制片团队、摄制团队、后期制作团队等各部门的正常工作,以及最后的影片质量。
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纪录片制作的成本也在逐年递增。以纪录片《金砖之国》为例,拍摄前期中央电视台在组建自己的制作团队以外,还会从业内吸收专业的导演、摄影人员参与摄制工作,同时聘请海内外专家、顾问对纪录片中的学术问题进行解读,这些方面的投入都会增加纪录片的制作成本。
特效及后期制作技术也日益成为影响纪录片制作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节目部副主任余敬中表示,“在拍摄一些特殊场面的时候,需要运用到航拍技术,中央电视台就曾特意聘请美国联合通讯社的航拍团队介入拍摄,这都会进一步加大制作成本的投入”。据李成才介绍,此次《货币》声音制作部分的投入,占总投资的10%,高达百万元。
高雄杰表示,一部好的纪录片,除了需要资金投入的保障以外,还要有充足的制作周期,“一部纪录片,历经几年的拍摄时间都是很正常的”。纪录片之父米哈尔柯夫的《安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部记录其女儿成长经历的纪录片,拍摄历时12年之久,从女儿出生拍到了她12岁。
找准纪录片的细分市场
许多业内人士均表示,就纪录片自身而言,较之商业影片受众的大众化,其受众会因为受教育背景,以及从业背景的不同,对于纪录片的需求也不近相同,更具针对性。例如《文化点燃生活》就会受到艺术界人士的欢迎;《日本留学生活》则更容易引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士的共鸣;《货币》则会更多地得到金融界人士的关注。
除了教育、从业背景不同,受众会选择性地关注纪录片以外。优酷纪录片频道的负责人徐莹认为,不同年龄的观众,对于纪录片的选择也会不同。比如年轻人喜欢更多地关注具有话题性的纪录片;其他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则会因不同的需要,去选择科教、猎奇、历史等不同内容的纪录片。
调查显示,目前优酷网的主力收视人群在25-35岁之间。他们多关注的纪录片类型往往以现实题材为主。以纪录片《凤凰路》为例,截至目前,总点击量已经突破700万,首次上线4小时内的点击量已突破了100万。徐莹告诉记者:“看到这样的点击量,连我们自己当时都有点被吓到了。”因此,针对不同受众推出不同的纪录片,会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纪录片市场短期难回暖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舌尖效应”之后,国产纪录片市场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回暖迹象。对于这一观念,李成才并不认同,“一部纪录片的热播,并不能代表纪录片市场已经回暖”。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纪录片行业真正在脚踏实地拍摄纪录片的人还是少数。“行业中说的比做的多;想的比做得多。拍纪录片特别寂寞,拍摄周期长,并且需要你安静地思考,这就要看你能不能忍受,或者去想享受这个过程。”李成才表示。
纪录片往往不像电影那样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加之其反映的主题往往引人深思。李成才表示,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纪录片一直都处于一个小众的状态,这一点从各大国际电影节对于纪录片仅有一两个的奖项设置上,就不难看出。“基于这样的现状,纪录片市场在走向细分化、稳固已有受众人群的同时,应寻求一条新的市场行销之路。”李成才进一步说。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