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11-1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文化产业指数
首创产业分类标准
“事实上,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筹备,去年下半年深圳证券便提出希望开发文化产业指数的构想,尔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深圳证券总经理助理邢精平向记者独家透露道,作为国内首个文化产业指数,由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非常广泛,且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要建立与中国资本市场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型分类标准与方法,成为指数编制面临的第一道坎。
邢精平回忆道,深圳证券开始向文化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咨询工作,在这过程中不少文化企业提供了很多意见。后来,在借鉴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等机构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深圳证券、华侨城股份、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及市场投资机构等多次研讨,才最终确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型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
在测试并确定指数编制方案的阶段,深圳证劵工作人员首先建立了文化产业备选样本,然后按照深圳证券指数编制通行规则,测试了不同样本数量、不同权重上限以及不同基期等多种方案,最终确定了目前的指数编制方案。
由于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划分存在多种标准,且相关标准对界定上市公司是否属于文化产业缺乏可操作性,指数编制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
“例如,体育产业是否应纳入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大文化产业概念中包括体育产业。不论从产业还是投资角度,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有相通之处,因此决定把体育产业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当中;又例如,要不要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上市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保护为宗旨,在产业与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决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市公司纳入文化产业范畴中,希望起到倡导作用。”邢精平表示,最终文化产业指数不仅成功编制,而且获得华侨城的冠名,国内首个文化指数正式诞生。
谈及出台该项指数的意义,邢精平表示,适时发布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有利于体现资本市场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作用。其一方面可以反映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提升市场关注度;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引领文化产业投资。
业内质疑不断
首次公开回应
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从成立开始就面临各方源源不断的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并非首个文化产业指数,因为在文化产业的很多细分领域,已经有一些成熟的行业指数体系在运转,例如专门研究艺术品行业的梅摩指数。
据了解,该指数数据库包含过去80多年上拍的国家大拍卖行的作品,很多艺术品最早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但就是这样一个全面的指数在目前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华侨城产业指数在样本选择上如何保证其全面性?
对此邢精平不以为然,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与梅摩指数有很大的区别:梅摩指数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属于商品资产指数,针对的是每个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属于股票价格指数,精选资本市场文化企业中优秀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表征的是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走势。
“股票价格指数是描述股票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它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股票,把价格加权平均进行计算,各种指数具体的股票选取和计算方法是不同的。按照国际惯例,指数市值覆盖备选范围的股票市值的70%以上,就说明其能够表征该类股票的整体走势。目前,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对所有文化产业备选上市公司的市值覆盖率达到75%,代表性较为充分。”邢精平解释。
而另一个重磅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所选择的样本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国内文化产业整体情况?有专家指出,以2012年3月30日数据测算,从文化产业类别看,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样本数前三名分别为:旅游(11只)、创意设计(10只)、出版印刷发行(7只)。权重前三名分别为:旅游(22%)、创意设计(19%)、非物质文化遗产(18%)。旅游、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属于文化产业范畴,但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业领域,反而是影视、演出等文化产业的大领域并不在内。
对此,邢精平也坦言,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备选范围,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结构。但是从资本市场来看,目前,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出版印刷发行、旅游等子行业,因此指数样本股在这些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也体现了指数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群体的代表性。
专家谨慎看好
短时间难成风向标
谈及指数出台的下一步工作,刑精平表示,如今文化产业结构变化快,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畴都在不断扩展,为确保分类标准能够及时反映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演变,深圳证劵以后还将密切关注市场反馈,按照一年一次的频率对文化产业投资型分类标准和指数备选样本进行更新维护,按照半年一次的频率对指数样本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虽然华侨城指数在制定过程中也充分注意到了该指数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但是其的出台仍然饱受非议。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这个指数的前瞻性、实用性还需试目以待。
“华侨城指数的诞生让在资本市场从此有了一个长期的可量化的观测指数,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但是,该项指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在取样数量上来看,50只股票的量太少;另外所选取的样本涵盖的领域不够有代表性。旅游、创意设计、出版等属于资本市场传统的文化投资领域,但是在我看来,最能代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也是投资最为活跃和热点的领域应该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类文化企业,从国际市场上看也是。而这一部分在指数样本选择中恰恰是没有占到大头。”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也表示,该指数在取样量以及取样代表性方面有所欠缺。此外,沈望舒还指出,虽然资本市场从此有了这个“投资指数”,但是业界也要切记不要盲目迷信这个“指数”。“文化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该行业具有极其复杂性,可能此地投资彼地收益,此时投资彼时收益,这部分并不能完全统计在指数范围之内。另外,当前我们上市的文化企业还是少,许多大型的、做得尖端的文化企业并没有上市,为此这个指数不能作为整个文化行业的风向标。”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