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9-1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1+6”系列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化步伐正在进一步加快。
近日发布的《中关村示范区2011年国际化发展报告》称,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国际化工作推进体系,支持和引导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商务环境、语言环境日益优化,为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技术和产业竞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际资本的“宠儿”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备受境外投资机构青睐,包括IDG、老虎基金、DCM等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机构集聚中关村,参与融入中关村企业创新发展。境外投资机构的到来,一方面有力支持了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快速发展,2011年创投支持的新创办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做好上市特别是境外上市的准备,2010年、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全部17家企业均得到了创业投资的支持。可以说,境外创业投资在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抢占市场先机、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特别是促进企业上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投资机构,越来越多的中关村示范区企业通过在境外上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更好地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与合作,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底,中关村示范区共有7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额693.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境外上市的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已经形成了中关村板块。如在美国纳斯达克初步形成了以百度、亚信、新浪、搜狐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板块;在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形成了以新东方、安博教育、学而思、学大教育、环球雅思、全美测评、弘成教育等为代表的中国教育概念股板块。这种板块效应对未来中关村企业继续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
为提高中关村示范区国际知名度、支持更多的企业在境外上市,2011年中关村管委会先后与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签署协议,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境外上市的桥梁和纽带,为推进中关村企业整体上市提供了有利机会。
国际资本的进入开阔了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的视野,给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运营机制,提供了更多的与国际科技、经济联系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了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了企业实力的快速提升。
国际化人才聚集地
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随着创新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关村对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外国国籍人才数量稳步上升,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促进带动了企业和示范区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依托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和“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引进工程,中关村示范区努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集聚了数量众多的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有力地支撑促进了中关村的创新发展。
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归国留学人员达到13704名,占国家高新区归国留学人员总数的两成。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达到74%。
目前,留学人员已成为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留学人员在中关村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中关村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活跃的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包括百度、搜狐、中星微电子、启明星辰、奥瑞金等知名企业。中关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半数是海归人才创办的。
近年来,随着中关村国际化发展和吸纳国际人才的能力逐渐增强,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拥有外国国籍的从业人员日渐增多。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示范区的从业人员中有8991名港澳台和外籍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专业层次较高,外籍专家人数为1651人,约占外籍从业人员总数的两成。外籍从业人员的从业领域涉及中关村示范区全部的十大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外籍从业人员占比较大,其次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制造领域。
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聘用外籍从业人员的企业共有1301家,占企业总数的8.7%。外籍从业人员数量前十位的企业都超过了百人,其中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最多,为1049人。
“走出去”模式多元化
国际资本、国际化人才的持续引进,使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国外,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些企业不仅仅限于通过产品出口这种模式实现国际化,还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结合目标市场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探索出了建立生产机构、组建研发机构、拓展销售网络、共建合资公司、创建企业孵化器、海外融资、打造自主品牌、建立国际化联盟、技术输出等形式多样的境外发展模式,适应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初步实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
据统计,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583.9亿元,是2006年的9.2倍,占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44.2%,占北京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比重74.6%。据悉,中关村技术出口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芬兰、日本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出口项目以电子信息领域为主。
国际专利数量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反映出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据统计,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中境外专利授权数达到859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中境外专利授权777件,其中获得欧美日专利授权数达到283件,较2010年增长15%。而2010年获得欧美日专利授权数比2009年增长43.9%;发明专利达到156件,增长24.8%。
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共形成国际标准18项。从2006年到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内企业和各类高校院所主导制修订的国际标准数量已经达到86项,有力地增强了中关村在国际市场上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主导权,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化环境不断完善
中关村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与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国际化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分不开。
据介绍,为促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商务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政府有关委办以及中关村管委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化政策促进体系,先后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购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措施,有力支撑了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国际化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包括各类孵化器和中介、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国际化工作推进体系。目前,中关村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化促进工作机构,或者有专门从事国际化促进工作的人员。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专门的国际化渠道。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以及各类专业园和中介、行业协会等都把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促进和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外,中关村海外联络处以“宣传、联络、服务”为宗旨,承担着宣传推荐中关村示范区,举荐优秀海外人才(团队)到中关村考察、落地并实现创新创业等职能。截至目前,6家海外联络处累计组织“海外学人中关村访问团”160多个。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