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7-0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一批国家高新区呱呱坠地。20年间,在国家火炬计划的指导下,国家高新区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20年开拓进取,风雨兼程,谱写了一段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画卷,奏响了一曲自主创新的凯歌。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家高新区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表示,“国家高新区最大的贡献在于,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是一个开拓者,一个示范者。”
与高新区结下不解之缘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和产业布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徐冠华表示。
“国家高新区在起步阶段经历了艰苦奋斗的过程。”徐冠华回忆说。199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徐冠华调任国家科委副主任,而当时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寻求突破的火炬计划正在他的主管范围之内。从此,徐冠华便与国家高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对国家高新区的感情很深很深。”在6年的副主任、副部长和6年的部长任期内,徐冠华对国家高新区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任副部长时几乎每周都到各地的国家高新区调研、考察,看到高新区生机勃勃、高速发展、人气旺盛,就会备受鼓舞。”徐冠华把到国家高新区考察称作“充电”,而每次“充电”之后就会感到精力充沛,他对国家高新区的感情可见一斑。
那一段时间,50多个国家高新区几乎都留下了徐冠华的足迹。担任科技部部长之后,工作领域更宽了,责任更大了,但在徐冠华脑子里,国家高新区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看到国家高新区内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迅速成长,看到一个个高新技术的企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迅速崛起,充满了自主创新的活力,徐冠华感到非常欣慰。但他也看到一些国家高新区走单纯招商引资的道路,濒临发展的尽头。2001年,徐冠华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口号和实现“五个转变”的要求,核心是要实现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五个转变”后来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五个转变”的雏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不少思想也是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经验中得来的。
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
“国家高新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计划经济的改革过程当中,探索了一条市场化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实际可行的道路。”徐冠华说。
徐冠华表示,国家高新区着眼于市场需求、国家目标和产业特点,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首先,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徐冠华表示,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荟萃人才的主体。高新区是企业的载体,是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平台,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栖息地。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政策法规自觉地以企业为中心,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营造环境、构筑公共创新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发展投融资机构等方面,全力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好相关服务。“绝大多数高新区都是从一片荒地上或几条旧街道创造了今天的辉煌,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形成的自主发展的力量。国家高新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仍然需要集聚这种力量,依靠这股力量,释放这股力量。”徐冠华说。
其次,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是产业技术进步的原生力量和前锋,大企业都是从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起来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外的惠普、英特尔、微软、雅虎、戴尔等,我国的华为、联想、海尔等企业的崛起都是如此。”徐冠华表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着特有的优势。他们对市场更敏感,更容易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适合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周期短、技术更新快、人才依赖度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增长点。多年来,科技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立业、成长壮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如对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工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支有生力量。
第三,以特色化、集群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模式。“实践证明,只要政府调控和市场竞争这两个手段运用得当,即使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方式,汇聚并融合各方面资源和积极力量,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徐冠华表示,国家高新区正是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采取了诸如依据产业链进行规划设计、聚集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专业性孵化器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出台突出重点目标的产业政策等措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局部优化的产业化环境。“可以说,国家高新区顺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潮,在特色化、集群化进程中走出一条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能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如要素条件、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对此,中央各部门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各地方党委政府把高新区建设作为当地经济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走出了一条中央与地方联动共建的发展道路。”徐冠华表示,国家有关部门的科技计划、建设发展计划都积极支持高新区的发展。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这些经验体会,归结起来就是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持续地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集聚各方面的力量,培育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徐冠华说。
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作用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家高新区是一个开拓者,一个示范者。”徐冠华表示,“地方对高新区抱了很大希望,希望它能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和GDP增长的发动机。而我更看重高新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它对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徐冠华认为,高新区在优化局部环境、实现聚集效应方面形成了非常难得的经验,高新区的作用更多的是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和带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对待高新区,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要放眼长远。
徐冠华表示,国家高新区不同于一般开发区之处,就在于它要为所在地方和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首先,国家高新区是成就大企业的摇篮,因为企业从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具有竞争力企业的主要途径。“高新区就是为未来大企业的创业成长提供一个局部良好的小环境,使一些中小企业源源不断地成长起来”。
其次,国家高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地方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模式和有益的参照。“比如我们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就是在借鉴这方面的经验。这种经验的输出是高新区更为重要的贡献,它会在正确的方向上加快所在地方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速度。”徐冠华表示。
同时,国家高新区集成了各方面资源,势必产生新的聚集效应,各种创新要素的结合对高新区外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这些效应从长远来看,会给所在城市和周边区域带来难以计数的、有形或无形的财富。“所以,越是从长计议规划和支持高新区的发展,就越是能收获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的果实。”徐冠华说。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步入攻坚阶段。国家高新区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为国家高新区,必须以承担历史使命、实现国家战略为己任,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徐冠华表示,希望国家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更加突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