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7-0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翻开国家高新区2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萌芽、起步、崛起、创新的篇章尤为引人瞩目。
产业集群,这个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经济学名词,一经和高新技术产业交汇融合就成为国家高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道别样景致。
2011年,科技部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武汉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力引擎。
面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蓬勃发展态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指出,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国家高新区要想真正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其发展思路就必须由发展企业向发展产业转变,通过凝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尤其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
从大批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到新兴产业的萌芽起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到创新型产业集群崭露头角,人们发现,以国家高新区为重要载体,中国已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摇篮
探寻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脉络会发现,它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紧密契合。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江浙、闽粤地区乡镇经济兴起,这些依托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形成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最早一批产业集群的雏形。
而在智力资源丰富的北京中关村,以陈春先、柳传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敢闯敢试的科技勇士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走出科研院所,“下海”创办科技企业,逐渐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里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源头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祥地。
历经20年发展,国家高新区大批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到今天已经基本涵盖绝大多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门类。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并形成了若干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链发展完备、技术领先、创新活跃,已经形成国内企业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纤光缆产业集群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无锡高新区光伏产业的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大的光伏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和软件开发等特色产业;西安高新区形成了通信、光伏与LED、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可以说,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挑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创新型产业集群崛起
在国家高新区20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并发布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提出,要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每年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省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2011年11月,科技部筛选出首批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初选名单。试点分布范围北起大庆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南及深圳新型互联网设备产业集群,东达上海张江重大疾病新医药产业集群,西至乌鲁木齐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个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首批试点单位。
这些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它们有的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民间自发的创新原动力、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产业集群;有的以活跃的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丰富的科研背景为依托,在政府的支持下呈现出不可遏制的快速增长态势;有的则在几家龙头企业的牵动下,吸引大批产业链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聚集,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以包头稀土高新区为例,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稀土资源,目前已聚集稀土企业76家,形成了稀土原材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相互支撑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集聚、技术研发、人才保障、检验检测等配套完善的产业格局。园区稀土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一是形成以包钢稀土、瑞鑫金属、天骄清美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效应;二是形成法国罗地亚、日本昭和电工、日本清美化学、日本三德以及宁波韵升、天津天和、河北新奥、鑫普能源等国内外知名稀土企业投资集聚效应;三是形成以稀土永磁、储氢和抛光三大稀土材料企业集聚效应。包头稀土高新区先后被科技部批准为包头国家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基地。
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代表性企业。在核心芯片方面,以创毅视讯、君正为代表;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方面,以播思通讯、中科创达、风灵创景、京联云为代表;在浏览器方面,以优视公司为代表;在移动智能终端方面,以联想、汉王、爱国者等为代表;在网络安全领域,以奇虎、网秦为代表;在移动搜索方面,以百度为代表;在移动娱乐方面,以优酷、暴风影音、乐视网为代表;在移动阅读方面,以北大方正、中文在线为代表;在移动社交方面,以新浪、搜狐、人人网为代表;在移动电子商务方面,以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为代表。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形成完整的综合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这些禀赋各异的产业集群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科技型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导向结合起来,强化科技服务经济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区域带动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为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动科技和经济更好结合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启动一年来,得到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高新区的积极响应。青海、广东等多个省区市已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列入与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内容;北京、湖北、河北、浙江、甘肃等29个省区市的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许多地级市的市长亲自担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地方政府有关土地、道路、能源、人才、资金等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火炬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未来将进一步落实《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研究试点工作运行模式,建立认定管理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引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进入到科学化、理性化和成效化的发展轨迹。科学化就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源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的系统集成,这是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的根本特征,包括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认定管理办法、创新型产业集群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理性化就是突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自发动力和实现目标的决心,这是避免感性化、形式化和潮流化的实在举措,包括实事求是确立阶段目标、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追求高位发展等;成效化就是突出火炬工作雪中送炭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避免锦上添花和牌匾泛滥的最佳标志,包括内部机制分工严密、高效衔接和利益分享的运行效率,外部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和高位势的整合能力,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经济社会的贡献效益。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青岛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初选名单表明青岛高新区新型数字家电产业集群建设已进入国家创新体系,将有力地推进青岛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同时能够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整合,吸引和培育科技型企业,完善产业链和产业培育体系,促进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青岛高新区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主导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
站在国家高新区20年的新起点上,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面临新的机遇。乘着科技部深入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东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地成为整合区域创新的主体和要素、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为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