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6-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年来,在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带动下,国产动画片产量已从2004年不足4000分钟发展到了2011年的26万分钟,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制作水平日趋成熟、产品数量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精品率呈现下降趋势。
数量的提升并不代表产业的繁荣。如何提升动漫产品品质,增加动漫产品衍生收入,探索国产动漫发展的新路径是产业界关注的话题。日前,在第2届中国律师版权实务论坛上,来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律师、动漫企业代表,就国内原创动漫的现状、如何推进动漫产品正版化流通、动漫产业发展的法律及政策环境等方面问题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整体规模大幅提升成熟模式尚不明朗
作为论坛特邀嘉宾,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南卡通)总经理沈玉良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切身体会,回顾了国产动漫产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2003年的时候,国产动画,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市场份额只占10%左右,其他都是欧美、日本、韩国的动画作品。国产动漫企业经过8年多的发展,制作水平和数量均大幅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1224万分钟,比2010年增长18%,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在产品数量急剧增长的背后,市场化偏弱,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是国产动漫企业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从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路径来看,都有各自的特点。美国主要依赖于好莱坞电影工业,采取大制片工业模式。日本的动漫企业更偏重于前期的创作,后期制作大多以外包的方式来解决。与此同时,民众的阅读文化为动漫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以韩国为代表的依靠外包起步,面向网络新媒体,探索出一条资源多元开发的模式。通过原创动画,一个项目往往可以开发出多种网络游戏、电影等衍生品。
然而,纵观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路径,似乎还没有找到一条清晰的路线。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动漫产业现有发展模式无益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传统播出渠道难以收回成本。另外,一个成熟的作品,最终收入大部分来源并不是产品本身,衍生产品的持续开发才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关键。“各家企业发展模式不明晰,产业分工合作不多,缺乏权利分享机制,导致动漫产品市场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阻碍了衍生产品的开发。”沈玉良说。
通过观察近年来国内动漫企业的发展选择,沈玉良将其归为4种类型,分为孵化性企业、代工型企业、原创发展性企业和其他产业支持型企业。在他看来,后两种类型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动漫产业做大做强的主流。“这两种模式共同核心是知识产权的开发运营,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培育出成熟的市场机制,才会形成成熟的产业结构,而市场化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从中南卡通发展来看,只要牢牢抓住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围绕知识产权进行权利界定、调度和分析,实现上下游产业对接,才能实现动漫产业成功的商业模式。”他告诉记者。
新媒体增加侵权风险版权保护需长效立体
不过,对于动漫企业而言,只有成熟的运营模式还远远不够,盗版的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动漫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及到动漫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终端、互联网用户等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动漫作品的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但新媒体动漫跟传统媒体动漫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律师方云涛告诉记者,据他统计,国内企业通过电视播放方式营销占47%,而通过网络和手机只占6%。方云涛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版权保护不利。他表示,新的传播形式对动漫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侵权数量、形式、主体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动漫企业自身应该懂得如何经营版权、保护版权。
结合日常工作中遇见的各类案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汤茂仁对动漫作品中关于侵权的界定进行了解释:“著作权法保护的不是作者的创意和思想,而是表现形式。如果动漫创作者将文字作品中的形象通过画面展现出来,是将原来作品当中的思想变成了另外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复制不构成侵权。如果是平面到平面的复制,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就需要从整体上看,一般情况下,通过和原形象对比,看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偏差。”
“动漫的创作是分阶段的,从生产创作到整个营销要经历很长一个过程,因此要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动漫作品在前期的研发中,对动漫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道具、服装、兵器等通过商标、外观设计等立体化保护,对以后的维权、授权以及对侵权信息的监控都将起到作用。”方云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