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4-2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上午10时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马一德做客新华网,就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针对“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而非创新大国”的说法,马一德表示,专利数量是一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依靠数量作为考评指标,应强调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知识产权终究应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发展的状况如何?如果用申请专利来衡量,2011年已跃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事实上中国还远远称不上创新大国,您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的现实?
[马一德]应该说中国这几年专利数量是急剧上升的,包括商标申请数量也急剧上升,中国的申请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首先数量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我们要在加速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要使数量和质量并进。其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数量来作为考评的指标,应该通过数量加其他的考评指标,尤其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下,不能单一地看数量或者排行榜的指标,如果单一看这一点的话,会产生将来的专利泡沫,或者说是垃圾专利,甚至会浪费将来的专利资源。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失败的教训,比如说现在的日本垃圾专利和专利资源问题非常严重,政府也在花很大的力气在整顿。
政府这时候应该强调的是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个综合评价体系看的就不能是单一的数量,应该从质量和专利布局上来做。另外,专利申请有三种,一种是发明专利还有适用性专利等,关键是看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另外还要看发明专利多少转化为直接科技成果,有多少转化到企业中,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提升了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看它到底获得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何种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知识产权应该就是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服务,最终是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一点非常重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