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3-12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带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如何更好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技术创新是关键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王金祥表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省区市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北京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上海聚焦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江苏明确以发展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为重点。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态势发展良好的同时,各地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同,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能力没有同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灵魂是新技术,如果不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就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做好核心技术的研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应更多关注经济、科技与教育有机结合的问题,尤其是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的体制问题,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业整合,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培养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全国政协委员、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李毅中认为,首先要抓好技术创新;其次,要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不能脱离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装备、技术、人才和市场,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三,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产业发展规划,防止企业一哄而上争抢项目,要设立一个市场准入门槛,明确标准;第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此外,还应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李毅中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也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平台和通道。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基础推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直接受惠于相关政策,将开创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宽带网络等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发表见解。
“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要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王建宙说,首先,我国应该加快实施宽带战略,推动三网融合。在加强有线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包括3G、TD-LTE、无线局域网在内的无线宽带网络,并通过统筹规划为无线宽带分配新的频率资源,“宽带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方面”。其次,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合理规划集中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安全、可靠、可拓展的信息技术设施。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信息产品创新和创优秀品牌,逐渐摆脱我国信息电子企业“代工制造者”的身份标签。第四,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加快制定和完善物联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
“希望国家加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硬件厂商、软件厂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厂商等得到全面发展,这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领市场。”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丁耀民表示,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国外已经有了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中国必须发挥政府作为政策引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中国云计算产业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宽带战略已经滞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国家宽带战略实施细则,明确政府和企业责任,落实投资来源和激励政策,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使我国在宽带网络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十二五’加速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实现路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表示,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是决定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发展取得成功的技术关键,是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国家应该重点支持研究开发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突破性能、使用寿命、成本及系统集成等制约动力电池规模应用和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支持研究基于新型电机集成驱动的底盘动力学控制、整车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以及机电耦合、能量回收等混合动力方面的汽车关键技术,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欧阳明高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到2015年左右 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将迎来第一波产业化高潮。
欧阳明高说:“到那时,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有20万-25万辆,加上混合动力在内的各类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比率有望突破1%这个门槛,这个指标会给市场带来信心,刺激汽车厂商投入,此后就会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长期。”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迈进的过渡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2013-2015年应该会有一些量产车型推出。2015-2020年期间,消费者会看到合适的车型出来,但要推广普及,达到各方面都完全到位的程度,要到2020年左右。”欧阳明高说,量产车型出来后还需要市场验证,而主流的商业模式也还需要完善。
从国际范围来看,发展以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是各国政府保障能源安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欧阳明高介绍,目前日本、美国等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在日本,包括混合驱动类型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市场占10%以上。
欧阳明高提醒汽车企业和消费者应客观认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律,避免单纯追求量价。“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包括我们消费的观念,因为我们需要更环保的出行方式,但它本身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汽车企业和消费者都要有耐心”。
欧阳明高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争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抓住翻身的机会,相关部门在政策、法规等方面要全力配合。品牌是先导,技术是核心或基础,法规是保障,要相互协调,最终形成合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