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2-2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进一步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技术交易活跃发展,成为全国科技产业化的重要输出地。
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合同额占全市七成,中关村流向京外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约1900亿元,中关村在北京和全国技术市场的战略地位日渐显著。
三大产业成技术输出主力
2011年,北京输出技术合同53552份,成交额约1900亿元。其中,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合同额占全市七成,中关村流向京外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约1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现代交通、电子信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突出,分别占全市该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9.7%、85.0%和93.2%,积极推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中关村一区十园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海淀园和昌平园两园输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1311项,成交额76.6亿元,占中关村该领域技术输出的90.8%。
中关村技术服务50余国家
十一五期间,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出口到美国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涉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电子信息等技术领域,充分显示出了中关村技术出口的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能力。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是政府批准的经营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出口及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业务的唯一商业机构,2009年为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提供的通信卫星技术服务,成交额分别达21.2亿元和20.4亿元。2010年为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提供的“PALAPA-D通信卫星发射服务”成交额达3.5亿元,与卫星制造商、经营者等100多家客户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商务合作。
技术转移组织蓬勃发展
探寻中关村技术市场的特点,记者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关村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创新型组织蓬勃发展,有来源于大学或国家科研院所的新型机构,如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有政府主导建立的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如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和科委牵头组建的近十家技术转移中心;还有源自市场的独立承担技术转移服务的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技术出口的增加,有利于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利于推进企业、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国际化,有利于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六成技术输往京外
统计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成交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2倍;占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提高30.3个百分点;占全市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66.9%增加到2010年的83.5%;专利技术增长3倍,占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由5.6%增加到8.8%,提高3.2个百分点。中关村的技术成果辐射全国,中关村技术市场六成多技术成果输往京外,辐射全国地区,
从吸纳中关村技术的区域分布看,中关村技术几乎辐射到全国所有省市。在吸纳中关村技术排名前10名的省市中,来自发达地区的省市占据半数以上的席位,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吸纳中关村技术成交额占北京向外省市输出技术成交总额的30%以上。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