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行业动态

数字出版业进入快车道 政府将加强扶持引导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1-1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首届全国数字出版工作会议日前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当前国际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全面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正面临整体提速、全面提升的关键节点,国家将在多个方面加强对这一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国际出版业数字化进程正全面加快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关乎国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从国际出版业来看,数字化进程正全面加快,甚至呈现爆发式增长状态。

一是不少国际大型出版企业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2010年企鹅集团、培生集团、爱思唯尔集团等跨国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均呈现出大幅增长。

二是大众电子书成为数字出版中的亮点。目前,美国已经有近70%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服务。2011年亚马逊电子书的销售已经全面超越包括精装版和平装版在内的所有类型印刷书的总和。

三是新型阅读终端呈现繁荣景象,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技术成为数字出版的新动力。以苹果公司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子杂志和增强型手持阅读器成为重要的阅读工具。多级别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成为增长最为快速的大众化阅读工具。

四是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不断登场,盈利模式日趋成熟,自助出版模式,电子书订阅获取模式,微支付模式,按需印刷模式等均已进入日常生活。

五是超级公司在数字出版领域攻城掠地,其服务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三大巨头在数字出版领域加紧布局,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传统内容出版企业构成严重挑战。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软肋”凸显

“十一五”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以及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成长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1亿元,五年间平均增幅接近50%。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批出版传媒集团主动采用新媒体技术,进入新兴传播领域,逐渐形成了原创网络文学出版、数字图书馆等多种业务模式。

二是产品形态日益丰富。近年来,新闻出版业对新兴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已形成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网络地图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数字出版物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数字出版体系。

三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呈现融合发展。“十一五”期间,传统出版企业基本完成了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改造,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生产流程的技术升级,部分印刷企业引进先进的数字印刷设备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同时,传统出版企业加大了与技术开发商和渠道商的合作力度,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极大拓展了数字出版的市场空间。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十一五”时期,为带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布局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截至今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建设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已达9家。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重点扶持、项目带动、孵化辐射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聚集和带动效应日趋显现,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字出版总产值均已超过百亿元。

五是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调查显示,去年我国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已经突破30%;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5亿,普及率接近40%。有关专业机构预测,伴随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未来我国数字阅读终端销量将超越全球平均增长幅度。

六是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如“十一五”时期,国家制定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有利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国务院印发的新闻出版总署新“三定”方案中增设了数字出版专职工作部门,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但同时,“先天不足”的问题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国内的电子出版产业原本一片繁荣,但是一个苹果iPad就打乱了原有的发展格局和步骤。”柳斌杰说。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体制的影响,许多文化单位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敏感,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难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历史机遇,难以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难以同发达国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催生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抗衡。

——数字出版前景广阔 国家将大力扶持加强引导

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等七方面重点任务。同时发布的《数字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具体明确了一系列“十二五”期末的发展指标,如“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要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等。

柳斌杰介绍,今后国家将从以下六方面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第一,加快研究制定扶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新闻出版总署鼓励传统出版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优先许可其申请网络出版资质。明年还将筛选确定一批转型示范企业,并在多方面给予更加具体的支持。同时将数字出版列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数字出版项目进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第二,大力引导数字出版企业有序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拥有网站183万个,其中约有30%左右在从事互联网相关出版业务,而获得批准开展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企业仅有380余家。今后对于尚未获得准入许可的企业,主管部门将按照出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并加以引导和扶持。

第三,大力提升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水平。未来五年的重点是在总体布局基本完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强化基地功能,在基地内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大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研发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

第四,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数字出版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三大技术,局限性较小,优势比较明显,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机遇,也是出版“走出去”的较好切入点。今后国家将引导数字出版把体现中华文化、中国元素的产品推向世界;在产品、版权、标准和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寻求突破;广泛与海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在技术、人才、项目、渠道和市场等方面迅速打开局面。

第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管理部门将强化网络监管和内容审核制度,使非法和低俗内容不能通过网络大肆传播;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出版企业与技术提供商、渠道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与专业互补,吸引更多力量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第六,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国家今后将实施一系列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造就工程,并且有计划引进懂出版、懂技术、懂资本运作、懂市场营销的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培养、认证、引进、使用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人才的作用切实得到发挥。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物联网将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
下一篇:“十二五”规划助力 动漫产业春天正在到来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