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1-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置身于数字圆明园是什么感受?5D环幕影院是什么效果?“天宫一号”又有哪些远古的奥秘?在11月9-13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可以找到这一系列疑问的答案。
据悉,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文化融合科技焕发异彩
“第六届北京文博会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飞跃发展的时代大幕开启之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大集结、大检阅。”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表示,本届文博会突出展现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示了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融合发展的中国原创文化品牌和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趋势。
记者在文博会现场看到,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的创新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在文化创意礼品交易展区,来自南京的“钛金刻纹”新工艺将航空领域的“真空镀钛”技术首度应用到中国传统的水晶、玛瑙、玉石、翡翠等天然宝石工艺品上,填补了传统宝石工艺品的工艺空白,大幅度提升了传统石的文化表现力,受到海内外市场的青睐。目前,“钛金刻纹”新工艺广泛应用于珠宝饰品、宗教吉祥物、汽车饰品、人文礼品、特许纪念品等多个领域。
文物及博物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展馆一改陈列式展览的单调刻板,融入新媒体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营造了动感十足的数字光影长廊。其中,圆明园的数字展示再现世界名园当年的盛世风华。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不同,数字圆明园不仅呈现了动态的风景,而且设计了与画中人交流的互动环节,将观众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业态和审美体验。同时展馆现场还展示了武陵春色、凌波微步等一系列可与观众互动的高科技项目,让观众亲身感受到了历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
科技驱动创新发展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文博会组委会主席柳斌杰在本届文博会开幕时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此形势下举办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对于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以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在本届文博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北京市丰台区主展场设置了一个长21米的5D环幕影院,介绍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进入5D环幕影院后,脚下将显现丰台的景观和变化,环幕的尽头是一个卢沟桥的造型,人们仿佛站在卢沟桥的桥头,感受丰台巨大的变化。影片播放的主要内容是丰台区将在“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北京市海淀区展区,紫光股份旗下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公司带来了家庭亲子机器人爱乐优,它的出现让人们大开眼界。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爱乐优是一款以“谷歌Android”为智能平台,融合声控技术的心智发育伙伴型家庭亲子机器人,主要用于中国家庭对婴幼童进行早教启蒙,将人工智能在幼教领域的应用变为现实。
在海淀展区,走进“天宫一号”欣赏太空美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据海淀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博会期间,参观者可与“天宫一号”模型近距离接触,并有机会进入到“天宫一号”内,虚拟体验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的精彩瞬间,还能欣赏太空美景、遥望美丽的地球家园。此次展出的模型是“天宫一号”实验舱段,其前端安装对接机构用于飞船对接,对接后形成密封通道,航天员经此通道进出目标飞行器。
产业发展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5.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文化大发展的硬实力。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8月,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4506.4亿元,平均月收入563.3亿元。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展馆,北京11个区县的数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规模展出,全面展示5年来发展成果的同时,还推出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文化传媒企业总部后台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大兴)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方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嬉数字文化产业功能区、云居寺文化景区CBD等一大批标志着集聚区发展步入新阶段的重大产业发展新项目。
此外,记者在省市文化创意展馆看到,参展的15个省区市重点推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一批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成功转企改制的文化产业集团携成果亮相。
“安徽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空前繁荣,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了一批文化园区。文化产业增幅连续5年保持30%以上,成为安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亮点。”安徽展区负责人介绍说,安徽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已被安徽省列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大力发展。
据陕西展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绩。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5.96亿元,较2009年增长25.5%,占GDP比重为2.8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8%。
山西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强劲增长,市场主体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山西展区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省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增强、精品不断涌现、市场繁荣有序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