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7-2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期,沈阳某创意公司人员自曝黑幕,声称公司将以前的经典老动画按照剧情和分镜,换个名字,直接改造成3D动画,以至于创造了年产12000分钟以上的神话。而如此量产动画只为拿到国家补贴――当地量产动画2000分钟的企业,才能得到每分钟1000元的补助。以此类推,年产量越多,每分钟得到的补助就越多。
在短短7年间,中国动漫产量跃升了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各级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植政策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大”并不意味着 “强”,“求量不求质”的怪象屡现不止。国产动漫的生存和发展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近期举办的2011中国动漫衍生产业高峰论坛上,“如何成为动漫强国”的话题被反复提及。
基于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扶持,中国动漫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国产动画片制作公司更是耍起了小聪明,从背景、人物、剧情、音乐等方面抄袭多部日本动漫,集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部新的片子。由于片源过多,播出渠道有限,有些频道甚至全天24小时不断在播放动漫,而这些定位于儿童的动画显然在播出时间上并不符合儿童的作息。这其中的奥秘正是源于政府对动漫企业的层层补贴。
作为新兴产业,动漫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因为从我国目前动漫产业和电视台的关系来看,耗资昂贵的动漫作品往往只能拿到电视台免费播放,又没有“动漫文化”在大众中的基石,受众范围小、年龄低,动漫周边衍生品的发展更是不尽人意。
国家补偿和扶植动漫产业是好事,但是应该界定怎样的扶植标准,出台怎样细化的政策,让资金真正投入到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原创作品中去,而不是一味的盲目鼓励,将产量用补贴“养肥”之后,就洋洋得意地将“动漫大国”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
动漫是需要创意和灵感的产业,然而又有多少工作在动漫产业第一线的MAYA专业毕业生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仅重复机械的劳作,将自己称为“动画民工”?这些全拜“量产式”动画所赐。
动漫不是制造业,别把动漫这一新兴产业变成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量取胜。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