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12-0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刚刚落幕的“2010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收获颇丰。期间,不仅现场签约了3000万元左右的艺术授权合作项目,还吸引了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等上游资源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从而拉开了艺术授权业新一轮活动。
2011年,中国将迈入“艺术授权元年”,艺术授权在国内将成为一个“遍地开花”的爆发现象。“这是良好的大环境所决定的,也是行业这么多年的积累从而厚积薄发的趋势。”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副理事长、秘书长、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日前对记者表示。同时他还认为,艺术授权在国内还属于成长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和人才不足以及盗版困扰等问题,但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待开发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在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看来,艺术授权可以变成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一个载体,能够使中国的实体经济和产品在提升其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也能够越来越有质量地在世界享有一定的地位。
上游资源开始主动寻求市场
不久前落幕的“2010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可谓收获颇丰,除了现场artkey艺奇文创集团与呈辉集团、和成集团、太极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了3000万元左右的艺术授权合作项目,还有数个合作洽谈也正在进行,从而拉开了系列后续活动。据悉,博览交易会还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国内的博物馆、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也开始纷纷主动出击,寻求合作的可能性,从而找到自己未来的出路。
国内博物馆大都面临生存困境,何去何从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业界认为,有些文化艺术机构是“捧着金碗讨饭吃”,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不懂开发利用却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国外,情况就大不相同,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艺术授权及其衍生品,一般占总收入的20%-50%。中央美院教授余丁通过研究发现,世界几大博物馆销售的产品90%是代理产品,只有10%是自己特别做的一些产品,销售收入能够占到总收入的30%。他们把艺术授权作为一个产业,商店是他们的销售终端。
然而国内大部分博物馆还不知如何进行艺术授权规划,还靠着门票度日,就连北京故宫现在的主要收入也是门票。“很多好作品都珍藏在各地博物馆,如果这些博物馆没有通过艺术授权开发,等于浪费资源,是很可惜的。”郭羿承介绍,目前国内虽有一些博物馆已开始涉足,但没有进行规划和规模运作,以前博物馆存在1000种藏品才能做出1000种商品,但进行艺术授权后,就可能开发出1万种甚至10万种商品,关键是要有这个理念和规划。他认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如何将丰富的传统文化产业化开发与规模化运作,意义重大。“文化想做成产业化,其突破口在艺术授权。”
所谓艺术授权,是以艺术创作为主体,授权商将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著作权以合同形式授予被授权商从事经营活动,并收取相应版税,此后按一定比例回馈给提供著作权的艺术家。郭羿承解释,艺术授权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是把艺术作品的无形价值作为版权商品推向市场,这一过程中的包装、推介、展示和交易行为,是对艺术家进行良性的社会化宣传,同时其原作的经济价值也随之提高。
据介绍,艺术授权在全球的市场规模持续一定的增长空间,2007年全球市场交易额为191.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约2.3%。此后两年金融危机虽使欧美艺术授权市场受到较大影响,但新兴的中国市场规模却趁势走高,相较于过去,中国的艺术授权市场规模扩大了50%左右。近两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热潮和艺术品交易的火爆,艺术授权也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更多的博物馆早日参与进来,艺术授权在国内的面貌会是另外一番景观。
生存之道的抉择,使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开始思考如何进行艺术授权。“我们这次跟国内多家上游艺术机构进行了实质性接触,如圆明园、西安博物馆、西湖博物馆等,他们主动来寻求合作,我们帮着规划做艺术授权。”郭羿承还透露,在北京,artkey与颐和园早在年初就已签约合作,具体内容打算在产品规划完之后再发布,与圆明园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