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3-11-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年来,国家积极支持传统文化企业“五跨”发展,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面对新媒体、新技术领域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的产业现状,传统文化企业如何有效进军文化科技领域的新兴产业?
如果围绕市场需求,招聘专业团队,从头开始做起,则输在了起跑线上;而瞄准新兴市场、新兴企业进行投资收购,一旦合作的蜜月期过后,双方理念稍有不合,则极有收购到“空壳”的潜在危险。
所以即便是以“投资胆大”著称的浙报集团,在抛出32亿元大手笔收购盛大旗下杭州边锋网络与上海浩方在线两家网络游戏公司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地签下协议,提出2013年至2015年预测净利润目标若未能完成,必须提供补偿金。
对于传统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老总而言,遇上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项目,真正能够决心拍板去投,可谓豪赌。赢,则声名鹊起;输,则贻误平生。
传统文化企业抛开思想包袱,进军新兴产业最需要什么?仔细了解其所思所虑,才发现其最需要的,竟然不是来自文化监管部门或国资管理部门提供的产业配置或资金扶持,而是理解和支持。
目前,国资监管部门下达的传统文化企业的考核指标中,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权重较大,未考虑新兴项目投入期对当期财务成果的影响。依此考核,传统文化企业工资总额必然大幅下降,势必挫伤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些项目虽对当期财务成果造成影响,却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故笔者呼吁,监管部门针对传统企业在新业务、新业态上的探索和布局要优化绩效考核方式。同时,在干部任用上,无论是主管、监管部门,还是企业内部,都要多给那些不怕失败、勇于冲闯、敢于搏浪的人机会。
苟日新,日日新。减阻力,加动力,为传统文化企业营造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进而思愈进的发展氛围,进退之间,何来迷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